杨献文:破译海底生命密码

2025-09-26 18:53: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毛宇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教授杨献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其团队凭借卓越科研成果,于不久前领到的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奖项如同沉甸甸的“职业勋章”,不仅是对其科研实力的硬核认证,更显露出他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27载的坚守。

南海幽深的海底世界藏着无数未知的生命密码。杨献文如同一位充满好奇的探秘者,带着热爱与纯粹遨游在海洋微生物研究领域,带领团队解锁了300余个1000米以下深海来源的新化合物。这些蕴含着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物质,正为人类药物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以纯粹热忱破译药源密码

对于杨献文而言,科研早已融入生命。提及实验室里的时光,他的眼眸瞬间亮起兴奋的光芒。爱人常调侃他:“一到实验室就活力满满。”

回顾科研之路,杨献文的研究对象有中药、民族药、天然植物、深海微生物……但无论研究对象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最纯粹的赤诚。

读博士期间,他曾为准备第二天的活性测试样品而彻夜未眠。当天凌晨3点,困意裹挟着疲惫袭来,导致他在倾倒五升三角瓶中的有机溶剂时不慎手滑,刺鼻的液体泼洒在头上,强烈的刺激让他短暂“断片”。多年后再忆起这段经历,他却笑着调侃:“这也算是亲身验证了氯仿的麻醉效果,挺难忘的。”

他也曾在公交车上灵光乍现,对于一个五萜化合物复杂结构的解析来了灵感。他马上回到住处,将脑海中的结构画出来,并与实验数据核对,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吻合。“那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太棒了!这也正是天然产物研究的魅力。”他说。

在2024中国医药CXO发展大会(上海)的舞台上,杨献文展示了团队的重要成果。通过活性追踪,他们从深海真菌中发现先导化合物BTL-I,其对食物过敏疗效显著。经过结构优化,候选药物BTL-MK诞生。其在大鼠小鼠多种模型中展现出很强的抗过敏活性,不仅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也良好。目前,该药物已完成千克级原料制备,有望成为全球首创的“me-only”新药,为过敏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今年4月,杨献文团队与合作者从海洋微生物天然化合物库中精挑细选251个深海真菌来源化合物,经活性测试,喹诺酮生物碱纯绿青霉醇脱颖而出。这一突破性成果登上《尖端科学》期刊,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以师者仁心培育药研新军

杨献文不仅在科研上硕果累累,更以其人格特质感染着身边的人。

在学生眼中,杨献文亦师亦友,是引领他们前行的灯塔。2025届博士生邹正彪回忆:“我2019年7月加入课题组,研究领域从植物天然产物转向海洋天然产物,这给我带来很大挑战。杨老师给予我全力支持,帮助我将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硕士研究生赵小维说:“杨老师常鼓励我们‘想做就去做,别犹豫、别抱怨’。一次实验失败后,我情绪低落,是杨老师耐心开导,指导我改进方法,让我重拾信心。在他身边学习的一年半,我成长迅速,已成功分离98个化合物。”

“就是想过来做点真真切切的事。”谈及来到海南从事研究的经历,杨献文说。作为我国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在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得天独厚,加之新药研发的政策支持,这里为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绝佳土壤。海南省医学科学院优质的科研平台,以及众多优秀生物学家的汇聚,更是让科研合作顺畅高效。

杨献文告诉记者:“我国广阔的南海还有丰富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等待探索,有无数生命密码等待破译。”这位纯粹的科学家,始终保持着初心、好奇与专注,永远为下一个发现心跳加速。

责任编辑:娄玉琳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