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9月26日,全球碳中和进程论坛暨《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行。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墨西哥原外交部长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为会议致辞并共同为报告发布揭幕。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主持。
今年正值《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实施阶段。《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编制。报告在延续“目标-政策-行动-成效”量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评估全球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更新进展。
报告重点聚焦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的实践路径与重大成就,系统评价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在碳中和承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报告指出,全球碳中和进程呈现“目标深化”与“技术创新”的前进推力,但“气候资金”与“国际合作”滞后的结构性失衡。2025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有望实现2030年三倍目标,但清洁氢、CCUS等关键技术部署严重滞后。
姜培学表示,清华大学将继续深化碳中和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刘燕华强调,技术创新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认为,本次论坛为COP30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交流平台。刘杨全面回顾了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COP30气候大会。
发布会上,王金南、赵华林、祝宪等分别作特邀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环节,巢清尘、王志轩、朱黎阳等就多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贺克斌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各界的智慧,清华大学将持续深化碳中和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助力全球气候行动。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