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创!“彭泽鲫—罗氏沼虾套养”开创养殖新模式

2025-09-27 17:02: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9月25日,“彭泽鲫—罗氏沼虾套养技术模式”的测产观摩会在九江市彭泽县前诚水产养殖场召开。

经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等专家组现场核验:该模式下彭泽鲫亩产达860.88千克,罗氏沼虾亩产31.25千克,亩均效益破2万元。这一成果标志着江西省在彭泽鲫生态套养技术领域实现“首创”,为地方特色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模式。

作为江西九江彭泽县的“水产名片”,彭泽鲫早在 2010年就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农业农村部水产主推良种,是当地农户增收的核心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饲料与人工成本“双重上涨”叠加传统单养模式的局限,彭泽鲫养殖利润持续压缩,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为破解这一困境,依托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与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南昌大学联合九江市农业科学院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于今年在前诚水产养殖场开展“彭泽鲫—罗氏沼虾套养技术模式”示范养殖。不同于传统养殖“单打独斗”的思路,该技术模式的核心先进性在于构建了“生态互补、资源循环”的养殖系统:彭泽鲫摄食人工投喂饵料及水体中部分有机碎屑,罗氏沼虾则以残饵、有机碎屑为食,既最大化利用了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又减少了养殖废弃物残留,实现“一水养两物、效益双倍增”的生态与经济双赢。

“从虾苗筛选、鲫鱼放养的初始环节,团队就全程跟踪水质参数、鱼虾生长指标,连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细微技术问题都能及时给出针对性方案。”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傅义龙研究员在测产会上说,这种“精准化、全周期”的技术指导模式,是套养模式成功落地的关键。他评价,该模式不仅填补了江西省彭泽鲫与罗氏沼虾套养的技术空白,更凭借“生态高效、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成为江西省彭泽鲫主产区转型升级的“优选方案”。

“科研扎根基层,才能真正破解产业难题。”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胡火根研究员表示,此次测产成果是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与养殖企业协同创新的结晶。

未来若在江西省彭泽鲫主产区推广该模式,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适销对路、优质优价、丰产丰收”转型,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项目牵头方南昌大学盛军庆副教授介绍,下一步将基于此次示范经验,进一步优化套养密度、饵料配比等关键技术参数,形成更完善的技术规程,助力更多养殖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