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谢莉蓉
2005年9月26日,我国首个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官亭至兰州东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750千伏超高压时代。2025年9月26日,这条横亘西北的“能源动脉”已安全运行二十年,不仅彻底重塑了区域能源格局,更成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的基石。
作为当时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官亭至兰州东工程的建设无先例可循。其起点官亭变电站地处高海拔、大温差的西北高原,面对严峻环境,建设团队攻克了高海拔设备研制等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中国75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为后续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建设提供了全套技术标准和国产化装备支撑。
官亭至兰州东工程于2003年9月在青海、甘肃同步启动建设,历时两年建成。其输送能力达到原有330千伏电网的4倍,首次实现了青藏高原水电站群清洁电力的跨省高效输送,有效破解了西北地区能源分布不均的瓶颈,为“西电东送”打开了新的战略通道。
作为当时与1000千伏特高压设备结构最接近的工程,官亭变电站迅速成为全国电网技术的“孵化器”和“实训基地”。工程投运后,浙江、福建、云南、新疆等地的电网技术人员纷纷前来观摩。尤为关键的是,在我国首个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期间,其核心筹建团队曾在官亭变电站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深度研学,将750千伏的先进设计、运维经验“带回去”,为中国特高压电网的顺利投运和安全运维奠定了坚实根基。
20年来,以官亭至兰州东工程为起点,国家电网持续加密、加强西北骨干网架。如今,750千伏骨干网架覆盖西北五省区全部能源富集区,成为风光水火多种能源互补互济、大规模优化配置的关键载体,有力支撑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沙戈荒”等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加快建设,西北750千伏电网正肩负起新能源汇集和外送的新使命。国网青海电力当前正在加快推进750千伏羚羊输变电工程、海西-海南750千伏加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持续优化超高压主网结构,这条20年前的“示范之路”正焕发新生,为中国能源体系向清洁化、零碳化转型注入更强动力。
一条银线,跨越20年,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输送的是能源与希望。从750千伏的超高压起步到特高压的领跑世界,这条“能源丝路”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崛起,并将继续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澎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