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学术专题会暨《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70周年学术活动”在苏州举办。
据介绍,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且以每年3%至5%的速度持续上升。目前,全国每年大约有10万例新发淋巴瘤患者,CD30作为淋巴细胞活化与分化过程中的关键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存在显著差异。精确评估CD30的表达状态,有助于患者的精准分型,对临床试验入组筛选及靶向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如何提升病理诊断效率,实现快速精准分型?在人工智能分论坛上,“淋巴瘤CD30免疫组化数字病理图像处理技术平台”发布,可辅助对CD30免疫组化病理图片进行精准定量判读,提升准确性和效率。项目团队建立了涵盖近千例不同类型CD30阳性淋巴瘤病理切片数据库,并以专家共识为判读标准,融合深度学习算法,成功开发能够精准计算肿瘤细胞和类淋巴细胞的CD30阳性比例的系统。目前,团队基于该项技术构建多种人工智能病理诊断平台,积极推进“数智病理应用平台及智慧病理中心”的建设进程。
日前,该平台正式注册为国家二类医疗器械,它是武田宣布成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后,在华获批的首款由本土团队合作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器械,标志着武田中国的数字医疗创新实践实现了从概念孵化到商业化落地应用的闭环。武田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曹娴表示,在该项目中,科技研发找准切入点,提供缩短精准诊断路径的方案,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医疗生态圈,推动破解临床诊疗中的“读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