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世界潮丨基因编辑进入“大规模重排时代”,桥重组酶:改写生命天书的“神笔”

2025-09-30 01:4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如果把人类基因组比作一本30亿字写成的“生命天书”,过去几十年的基因编辑技术,就像一位小心翼翼的校对员,只能修改个别错别字。如今,一场革命正在悄然发生——科学家不再满足于“改错别字”,而是拿起了“剪刀和胶水”,准备重排章节、翻转段落,甚至重写整页内容。美国Arc研究所的最新突破,让这种大胆的“基因大手术”成为现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这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人们理解与干预生命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基因校对”到“基因创作”

长久以来,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主导了精准医疗的想象。它们能精准定位DNA中的某个点位,修复致病突变,堪称分子级的“拼写检查器”。

譬如人们熟悉的CRISPR-Cas9系统,自2012年被首次用于基因编辑以来,就因其高效、灵活和相对简便的操作迅速革新了生物学研究,并在遗传病治疗、癌症免疫疗法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一系统的核心机制,依赖于一段向导RNA(gRNA),其引导Cas蛋白精准识别并切割特定DNA序列,从而实现基因的敲除、插入或修正。

然而,在面对那些由大片段重复、缺失或重排引发的复杂疾病——比如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某些癌症或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工具就显得力不从心。

这是因为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设计用于在DNA的特定位置制造双链断裂,进而依赖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进行小范围的碱基插入、删除或替换。这种机制在纠正单个或少数几个突变位点时非常有效,但难以高效、精确地处理长达数千甚至数百万个碱基对的大片段基因组重排。此外,大范围的DNA切割可能引发非特异性脱靶效应、染色体易位或细胞凋亡等严重安全风险,且目前尚无成熟方法通过CRISPR实现长片段DNA的定向反转或稳定插入。所以说,对于需要整体删除异常扩增序列、翻转基因调控区域或重建染色体结构的疾病,传统工具的功能存在根本性局限。

为此,Arc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决定另辟蹊径。他们没有继续优化“校对”,而是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写作系统”:桥重组酶。这项技术不再局限于小修小补,而是能够对长达百万碱基对的基因组区域进行可编程的插入、删除和翻转,真正实现了对基因组的“大规模重排”。

“分子桥”的秘密

桥重组酶的神奇之处,源于一种名为桥接RNA(bridge RNA)的创新分子。与CRISPR只能用一条RNA引导“一枪一靶”不同,桥接RNA拥有两个独立的“抓手”:它能同时识别并结合两个不同的DNA位点,就像在基因组上架起一座“分子桥”。

当这两个遥远的DNA区域被拉近后,重组酶便启动“重排程序”:可以切除中间的整个片段,把一段基因原地翻转180度,或者插入全新的遗传内容。这不仅效率更高,还能实现CRISPR难以完成的复杂操作,比如模拟染色体易位或清除超长重复序列。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72种天然系统中筛选出一种名为“ISCro4”的表现最佳的系统,并通过数千次优化,使其在人类细胞中实现高达82%的靶向特异性,为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从实验室到未来医学

这项技术的潜力,在治疗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的实验中初露锋芒。该病由一段GAA序列的异常扩增(多达1700次重复)引起,像卡住的磁带,干扰基因正常表达。桥重组酶成功切除了超过80%的扩增片段——哪怕不完全清除,也能显著缓解病情。

更令人兴奋的是,它只需递送RNA即可生效,无需复杂的蛋白质或DNA载体,大大降低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团队还成功复制了镰状细胞贫血的现有疗法,证明其广泛适用性。

未来,这项技术或将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病、癌症,甚至在合成生物学和农业中大展身手。科学家们正努力将其应用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开发更强大的变体,以处理更大的基因片段。

生命的“说明书”不再是不可更改。人们正从被动解读,走向主动重写——而桥重组酶,或许就是那支开启新时代的“神笔”。

责任编辑:常丽君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