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29日,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古树名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承载着乡愁情思,被誉为“绿色的国宝”和“有生命的文物”。
据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现存古树名木约508.19万株。“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搭建全面系统的保护制度框架,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条例》,18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修订完善了普查、鉴定、管护等技术规范,在四川剑阁、陕西黄陵、湖南双牌、浙江柯桥4县区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试点。构建了智慧精准的保护管理模式,基本摸清了资源底数,开发上线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将每一株古树名木落到图上,抢救复壮了一批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
“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将在第二次资源普查工作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开展普查,进一步摸清资源分布、生长状况、保护管理和历史人文等情况,形成全面、准确的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数据库,为科学、精准、依法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奠定基础。”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家林草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