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0月5日,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圆满落幕。据悉,为期七天的活动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不仅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全网总曝光量更突破10亿,其中科技与戏曲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为传统艺术注入全新活力。
本届戏曲周特设“戏韵智界”专区,通过机器人、VR/MR、AI等前沿技术打破传统观演边界。月季园内,“孙悟空”“牛魔王”高动态机甲与游客互动表演,逼真造型与灵活动作引发阵阵欢呼;银杏大道上的AI复古报纸机,3秒即可生成印有个人形象的戏曲主题报纸,成为游客打卡热门;身着戏服的机器狗“哮天犬”则凭借萌趣模样,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此外,活动还联合QQ音乐、酷狗等平台推出“国粹典藏”名段专辑,收录15位梅花奖得主在内的30位名家共88首经典唱段,供公众免费收听,让戏曲之声借助数字平台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传播层面同样凸显科技力量。活动联合千余名网络达人创作内容,张慧芳、魏春荣等戏曲名家通过自媒体发布视频,带动中国戏曲文化周话题播放量达1.2亿;海外传播同步发力,相关内容在脸谱、推特等平台引发热议,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篇海外报道,让传统戏曲借助数字渠道走向世界。
此外,活动还打造“梨园精品”“梨园嘉年华”等四大板块,推出近400场演出,33家专业院团带来23个剧种的精彩表演;群众竞演与学术研讨同步开展,40所高校的23支社团参与大学生竞演,戏曲发展学术活动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文化惠民举措亦十分丰富,园博园免费开放,“戏精吉市”与“票根经济”模式提升游客体验,夜间裸眼3D灯光秀更打造全天候游园氛围。
闭幕式上,相关领导为优秀青年学术论文作者、票友大赛优胜选手等颁奖。此次活动让传统戏曲焕发时代光彩,为“大戏看北京”注入强劲动能。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