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乘游船吹黄河晚风,看两岸灯火璀璨,这才是兰州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是国庆节期间,网友在体验甘肃省兰州市的“夜游黄河”项目后作出的评价。
这个国庆假期,兰州市以“沉浸式体验”为媒,绘就了文旅转型发展新画卷,让游客不仅欣赏黄河美景,也感受到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触摸”文化
夜幕下的黄河两岸,华灯勾勒出山水长卷与现代楼宇的鲜明轮廓。游船从盐场堡码头启航,途经金雁大桥、中山桥、白塔山等标志性景点。40分钟的航程中,中山桥的七彩灯光与白塔山的金碧辉煌交相辉映。有网友留言:“黄河文化的魅力在此刻彰显。”
黄河之美不仅在景色,更是景色与文化交织的和谐之美。走进兰州老街,一场以“大漠丝路·梦回金城”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街区演艺梦幻开场,从花雨广场启程的驼铃与胡旋舞,到飞天广场下被光影点亮的灵动壁画,整个街区俨然化作“时空隧道”。游客手持“波斯金币”,与巡游的丝路商人擦肩而过,耳边响起驼铃声与胡旋舞的旋律,在一步一景、一梦千年的极致体验中,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开启了一场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之旅。
在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中,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亲历者,黄河岸边的古丝路文化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传承下来,让游客记在心里。
兰州市文旅创新的步伐不止于此。走进兰州市水墨丹霞景区,一幅水墨画般淡雅的景色徐徐展开,与景色一同呈现在眼前的,还有景区新增设的巨型球幕影院,影院运用CGI视觉特效,将宇宙演化过程浓缩成一场8分钟的影片,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新奇的观看体验吸引游客停下脚步。国庆期间,兰州市水墨丹霞景区日均客流量达到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
“城市综合资源投资运营服务商”为文旅托底
“‘夜游黄河’已经成为水陆空多维度领略黄河壮美与城市繁华的‘必打卡项目’。”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边怀银说。而这一“沉浸式体验”的背后,离不开坚韧的生态环境根基和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
“作为兰州市文旅发展的重要一环,集团始终认真落实兰州市委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大规划、大景区、大项目、大配套、大服务、大营销,明确‘城市综合资源投资运营服务商’的定位,坚持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赢。”边怀银告诉记者,集团逐步实施黄河流域兰州市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等项目及清河行动,采用生态护坡、植被修复、河道疏浚、趸船治理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岸线生态,为文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与此同时,黄河两岸空间正在不断优化调整,从增补服务设施,植入文化小品,到优化夜景亮化,黄河风情线已经成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移步换景”的“城市会客厅”,增加游客在游玩时的全过程体验感。
不仅如此,要实现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有效的“服务矩阵”。其中,“五小兰”服务矩阵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兰悠游’打造悠游兰州年卡全域联动,年用户突破5万人,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边怀银说,这是推进兰州市文旅一站式联动的重要举措。还有“小兰泊车”“小兰约车”“小兰好房”等,为游客在兰州市的“沉浸式游玩”提供助力。
边怀银表示,集团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沉浸式体验”持续丰富“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内涵,并继续优化水上旅游产品结构,力争打造国内一流的黄河文化展示项目。同时,集团将联合沿线各方资源,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让更多游客领略黄河之美。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