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杨蕾
国庆期间,记者从中铁六局了解到,该局西昭高速公路项目部建设者坚守岗位,在普诗梁场以“智慧化”生产模式,让制梁效率与工程质量双提升,为西昭高速建设按下“加速键”。
据悉,普诗梁场的“科技内核”是制梁提速的关键。梁场内配置4台80吨龙门吊、4台10吨龙门吊,搭配33个制梁台座与2个钢筋绑扎台座,国庆期间两条生产线全面启动,形成“机械协同+多台座并行”的高效生产格局,让钢筋扎筋、焊接、模板拼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无缝衔接,大幅缩短单梁生产周期。
智慧化手段更为梁体质量筑牢“防护网”。技术人员依托实时检测系统,对钢筋间距、混凝土坍落度、张拉应力等关键指标全程监控,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达标;在混凝土养护环节,梁场摒弃传统人工洒水,启用自动喷淋系统,在混凝土初凝前一二小时覆盖双层土工布后,系统便不间断洒水保湿,让梁体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彻底解决人工养护不均、效率低的问题,有效保障混凝土养护质量。
目前,该梁场预制的梁体已成功架设至普诗大桥、李子河大桥、莫洛日2号与3号大桥等关键工程,为西昭高速后续贯通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西昭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加强成都、川南与攀西地区的联系,对提升高速路网通行能力、便利群众出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