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王梦娜 强子懿
10月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精准入模,中铁六局建安公司总承包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之窗起步区港贸中心及酒店项目,顺利实现“正负零”节点目标,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一突破背后,两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关键,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中原之窗项目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涵盖5栋单体建筑及1个整体共用地下室,是EPC总承包项目。自进场以来,项目面临资金紧张、原材料短缺、恶劣天气干扰及多工序交叉作业等多重挑战。项目部以技术创新破局,在基础施工与防水工程环节发力,实现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基础施工中,项目摒弃传统黏土砖砌筑胎膜工艺,创新采用预制板砖胎膜技术。该技术依托工厂标准化生产,构件尺寸误差精准控制在±2毫米内,垂直度达标率100%。相较于传统工艺7天的砂浆养护周期,预制板砖胎膜养护时间压缩至1天,还减少材料进场与现场作业环节,使基坑施工效率提升60%,且能实现“砌筑—垫层浇筑”工序零间歇衔接,降低人工与修补成本。
防水工程方面,项目全面应用“防水预铺反粘+混凝土保护层”一体化工艺。借助防水卷材特殊胶层,无需等待胶层干燥即可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凝固后还能与卷材自动牢固黏结,实现“防水+保护”一步到位。该工艺较传统方式,将防水与保护层施工整体效率提升超60%,缩短关键工序周期。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提升郑州航空港区高端接待能力;配套港贸中心商业综合体将吸引企业集聚,带动就业,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添新动能。
(强子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