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港高铁:双城奔赴的“中国速度”

2025-10-09 20:18:4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通讯员 郭成海 

“现在坐高铁去深圳福田真是太方便了,随到随走。”经常往返港深两地的香港旅客吴先生从西九龙站出发,14分钟后便出现在福田高铁站。

这条全长141公里的钢铁动脉,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以日均开行超210列跨境高铁的密度,将深港两地的时空距离压缩至“一杯奶茶的时间”。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8日,广深港高铁今年跨境旅客运输量已突破2425万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达成这一历史性数据,见证着大湾区从“地理相连”到“人心相融”的深刻变迁。

双城生活进入“分钟级”时代

当高铁驶过深港隧道,窗外的风景改变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两座城市的生活节奏。

据统计,1—9月,广深港高铁累计运送跨境旅客2330.2万人次,其中周末节假日客流占比超30%,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万人次。

香港西九龙站至福田站最快14分钟、至深圳北站最快17分钟的“分钟级”通达,与香港地铁屯马线柯士甸站“零换乘”的设计,让“双城生活”从概念变为现实。

这种同城化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启双城生活模式。“90 后”女孩管静就是其中一员,她是一家企业的项目经理,贵州人,如今在香港上班却住在深圳。每天,她乘坐地铁到达深圳北站,再换乘高铁前往香港西九龙站,到站半个小时后就能坐在办公室工位上。

管静说:“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我因为工作还是需要坐高铁通勤。尽管假期客流很大,但班次更多,秩序井然。”高铁的准时准点,让她可以精确地把行程规划到分钟,即使偶尔加班赶不上车,高铁的“灵活行”退改签服务也能为她提供出行保障。

如今,像管静这样的人群经常出现在广深港高铁上,双城生活已进入“分钟级”时代。随着高铁的日益畅通便捷,人员、人才、数据、政务服务跨境的完善优化,吸引了很多香港人到深圳、广州、东莞就业、生活、创业。

服务升级背后的湾区温度

如果说高铁的物理连接是大湾区的“骨架”,那么服务升级则是填充其中的“血肉”。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广深港高铁开行跨境列车近1700列,运送跨境旅客达9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35%,其中10月4日运送旅客达13.5万人次,再次刷新单日跨境客流运送纪录。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铁路部门推出的“灵活行”“定期票”“计次票”等票务产品,精准满足商务、旅游等多元需求。

“高铁这么密集,我们外地游客有更多选择了,可以白天在香港玩,晚上回深圳住。”旅客陈先生表示,深圳酒店价格比香港便宜不少,广深港高铁的“公交化”开行,为他们带来实惠。

据介绍,深圳北站、福田站作为重要枢纽,积极在进站口、电梯、站台等关键区域增派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及时的帮助。

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台提供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全流程引导,而福田站“迎春花”服务队队长李灵被大家当作车站的“跨境宝典”,精通处理各种复杂的跨境旅客事务。

她要求自己和队员第一时间掌握铁路和地方政府合力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像“一地两检”“一签多行”“灵活行”“计次票”“定期票”等,并把项目操作说明保存在手机里,及时查阅记牢。

由福田交通枢纽、地铁、街道义工、公交车站、的士站共同组建的爱心接力圈,李灵在这个群里遇到特殊重点帮扶需求,她会提前掌握情况,快速与相关单位通力协作。

针对许多跨境旅客遗失物品的问题,服务队团队与香港西九龙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优化了遗失物品的交接流程,让遗失物品迅速 地转运至福田站、香港西九龙站,方便旅客领取。

时下,广深港高铁不仅缩短了粤港两地的时空距离,更推动了湾区在经济、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田恬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