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雨薇 张可心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近日,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第18—21期广西农业经理人(自治区级“头雁”)第二年度培训班在南宁师范大学结业。260余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学员完成了为期28天的系统培训,标志着广西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又迈出坚实一步。
搭建多元融合课程体系
本次培训构建了“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观摩交流”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既开设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解析、AI工具实战操作等前沿课程,又强化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品牌营销等理实一体化教学。
“培训采用模拟商业场景实战演练的方式,让学员沉浸式体验农业经营全流程。”南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方式有效推动了理论知识向实操能力的转化。
深入产业一线实践研学
为打通“理论到实践”转化通道,培训实践环节聚焦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及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三大方向。学员先后前往广西现代农业技术试验站(武鸣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以及鸣鸣果园、四季那廊生态园等产业标杆场所,实地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智慧物流运营模式及生态农业发展经验。
强化职业技能认定服务
培训班还为学员提供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辅导。目前已有200余名符合条件的学员参与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考核通过者将同时获得广西农业经理人培训结业证书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其在农业领域深耕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南宁师范大学作为广西唯一的广西农业经理人培养培训基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理念,已累计培养近2000名广西农业经理人学员。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理人正活跃在八桂大地田间地头,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