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 超级耐药“融合怪”从何而来

2025-10-13 01:3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一群科学家近日揭开了现代医学最大威胁之一——超级细菌的崛起真相。

这次故事的主角是一种叫质粒的微小环状DNA。它们像细菌世界的“U盘”,能在不同细菌之间插拔、复制、传递信息。其中最危险的信息,就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为了搞清这些“U盘”是如何把普通细菌变成“超级战士”的,来自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巴斯大学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科学家们,翻出了从1917年至今的细菌样本——那时抗生素还没被发现。他们分析了来自六大洲的四万多个质粒,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庞大的细菌“家谱”。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上。

结果令人震惊:如今在全球肆虐的多重耐药性感染,竟不是由成千上万种质粒造成的,而是集中在少数几种“超级质粒”身上。换句话说,全球抗生素危机,可能只是几个罪魁祸首在作乱。

更惊人的是,这些如今能抵抗一线药物甚至抗生素的质粒,起初其实“人畜无害”。在最开始,它们并不携带任何耐药基因。直到人类开始大规模使用抗生素,这些质粒才在进化压力下“升级装备”:要么把耐药基因插进自己的环状DNA,要么干脆和其他质粒合体,变成一个能抵抗多种药物的“融合怪”。

通过融合诞生的质粒不仅战斗力爆表,还能轻松跨越不同细菌物种的界限,像病毒传播一样扩散耐药性。今天,它们的后代正藏身于各种致病菌中,让原本简单的感染变得无药可治。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复盘了过去,还建立了一个百年质粒演化模型。他们发现,质粒的进化有三条路:缓慢积累突变、彻底融合重组,或悄然消失却留下基因碎片供“后代”回收利用。正是抗生素的滥用,成了推动质粒走上“融合与强化”这条路的最大推手。

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也不必“见菌就杀”,而是可以设计出专门清除这些“超级质粒”的疗法。比如用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剪掉耐药基因,或阻止质粒在细菌间转移。一旦成功,就能同时对付多种耐药菌,从而“一招制敌”。

更酷的是,这个模型还能用来预测未来一百年的细菌演化趋势,提前预警可能爆发的耐药疫情,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这项研究让人们亲眼看到人类行为如何彻底重塑了微生物世界的遗传格局,超级细菌不是天灾,而是人类书写的“进化剧本”。但好消息是,既然我们能读懂它,或许就有机会改写结局。

责任编辑:常丽君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