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日光温暖,大棚里的蔬菜绿意盎然。陕西省第11批援藏干部、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何晓庆与团队成员徐文勇再次走进村庄,回访2024年启动的“小型棚体蔬菜种植项目”试点成效。
在村民次仁班久家的蔬菜棚前,他高兴地指着长势喜人的小白菜和白萝卜说:“这已经是第三茬了,一斤能卖5块钱,主要供应村里茶馆,收入挺不错。”次仁班久信心满满地表示,希望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叶菜、根茎、茄果甚至西甜瓜等品种,并期待学习更多种植技术。
在另一户江永家的大棚,何晓庆驻足良久。去年正是在这里,她因急切推进项目不慎撞折鼻骨。如今,棚内蔬菜已收获一茬,长势良好。望着这片曾经洒过汗与泪的土地,何晓庆不禁热泪盈眶。“虽然援藏留下了‘纪念’,但一切都值了。”她说。
科技帮扶,不仅播下了技术的种子,更收获了高原群众的笑脸与希望。如今,阿里更多的农牧民正逐步实现蔬菜自给自足,迈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