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研自制让“中国的风”点亮“全球的灯”

2025-10-13 16:48: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9月26日,全球知名铁矿石生产商福德士河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全球联盟。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作为福德士河的战略合作伙伴,将为后者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首个大型风电项目提供132兆瓦风电机组,并为后者提供发电、储能及电网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解决方案。

与福德士河集团的合作,只是远景海外业务版图中的一块拼图。目前,远景的业务遍及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立超20个运营总部和研发中心、拥有超60个制造基地。

“在国际项目中,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让全球各地的居民都有机会用上清洁能源产生的绿色电力,感受到绿色生活的便利和美好,推动当地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相关国家的能源转型进程,为全球带来‘新繁荣’。”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产品与装备平台总裁娄益民说。

当前,远景在全球管理着3万多台风机,风机装机容量已突破80吉瓦,订单量全球第一,预计平均每年发电超过1800亿度。其中,风机海外订单连续三年占中国风机企业海外订单60%。

在孟加拉国,远景携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建设的科巴风电项目,是该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风电机组采用大风轮提升捕风能力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并通过塔筒基础定制化抬高基础、环控和散热控制优化等创新举措,更好地应对当地洪水、暴雨、高温等多种极端天气;在老挝,远景参建的孟松600兆瓦山地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创下东南亚地区单体规模最大、亚洲首个跨境输电新能源项目等多个纪录;在哈萨克斯坦,远景为该国首个百兆瓦级风电项目——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提供的智能风机,2023年发电小时数超4000,可满足3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

远景的智能风机能敲开世界多国大门,得益于其多年来“自研自制”的技术布局。

“远景坚持风机与部件的系统化自研、深度制造,把风电装备核心大部件的开发与制造,以及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娄益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远景在齿轮箱、主轴承、滑动轴承、叶片、塔筒等核心大部件的研发中,均实现技术突破,并得到市场认可。

其中,远景自研自制的齿轮箱已扎根全球12个国家,总吊装量突破8000台,其中6500台已并网发电,至今未发生任何一起因原材料非金属夹杂缺陷导致的故障;自2019年首台自研主轴承成功应用至今,14款自研主轴承累计在7200台风机上零失效运行,应用于全球508个风场项目,成功将中国风电主轴承品牌的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70%……

“面对全球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我们通过核心大部件的自研自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而提升全球不同场景下绿色能源的利用效率。”娄益民说。

随着装机规模的持续激增,连年稳居全球第一的中国风电也来到了平衡量与质的关键拐点。在远景看来,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绿色能源使用方式,成为“破圈”发展,“绿化”我国能源结构的关键路径。

在内蒙古赤峰,远景打造了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通过世界上首个吉瓦级100%风光发电可再生电力独立新型电力系统,实现100%绿电直连;在上海湾谷科技园,远景打造城市中心城区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与微网管理系统;在江苏太仓,远景与耐克中国深化合作,打造全球首个风光一体智慧零碳物流园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案例。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远景借助AI大模型,推出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打通了能源的交易、生产、运维。基于精准电价预测,远景交易智能体能够自生成AI交易策略,并实现自动申报及控制闭环。经山东、江苏等多地交付案例验证,远景智慧交易型储能系统较传统人工交易可提升收益15%-20%,全生命周期每百兆瓦时增收超千万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推行国际化,是为了让中国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走出去的底气,我们将努力用新能源技术,为全球带来新的繁荣。”娄益民说。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