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0月12日—17日,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在沪举行。10月16日,大会将从“海陆空地”多维度串联7个功能能力工作坊,开启“城市根茎——地下轨交与城市山林之旅”“环境之友——城市绿能引擎解码之旅”“逐梦蓝天——未来空港与航空制造探访之旅”“蓝海工坊——长兴海洋装备探索之旅”4条参访路线。
地铁似深入城市地下的根茎,上海地铁历经30年进化而成数字化调度大脑,完成了从单点控制到网络集控协同智慧调度的时代跃迁,能对全网实现秒级响应的精准指挥。在5条总长167公里的全自动驾驶运营线网中,这套系统通过多场景智能联动,即使突发状况下也能快速干预。
“2025年,上海地铁在全球首创全线网896公里线路5G全覆盖,80%路段升级至5G-A网络,更为控制信号铺设了毫秒必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总工程师郭长弓说。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从人工调度到AI赋能,上海地铁以城轨数字化与地下空间创新的双重突破,为全球大都市交通治理贡献了卓有远见的中国方案。
在上海长兴岛南岸,有一个独特的网红打卡地——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0号海工码头”。一排排五颜六色、为全球各大港口量身定制的岸桥矗立江畔、整装待发,宛如一座露天的岸桥万博馆。这片江岸的钢铁阵列,正是中国海洋装备联通世界,为全球贸易体系注入创新动能的时代见证。
这里汇聚最先进的智慧港口技术,如智能调度系统融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现全天候自主决策与动态优化;高强度材料的创新应用具备卓越的抗疲劳性能与结构稳定性,让设备无惧盐雾海风;全流程无人化操作依托自动导引车与智能吊装系统协同作业,构建起高效、安全的“无人码头”作业场景……
“凭借这些硬核技术,中国港机设备与服务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约70%的自动化码头建设,成为世界智慧港口的标准配置,正持续推动智慧港口发展,为全球港口智能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研究总院副院长曾鹏自豪地说。
据悉,本次上海七大工程能力工作坊聚焦城市更新、资源再生、智能建造、航空制造、海洋装备、轨道交通、绿色能源7个领域,将通过展示“创新工程成果+顶尖工程师人才”,向全球工程共同体传递“上海方案解决世界级工程难题”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彰显上海作为“全球工程创新标杆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