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帮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丨科技帮扶结硕果 高原“绿洲”谱新篇

2025-10-13 18:19:1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深秋,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畔已铺满金黄。而该县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内,却仍是满目绿意。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番茄挂果、叶菜青翠、瓜果飘香,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滴灌。如今,这片高原“绿洲”不仅是阿里地区“菜篮子”的重要保障,更是科技部定点帮扶噶尔县,以科技助推高原农业现代化、促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以前秋冬季节想吃口新鲜绿叶菜,真是奢侈!”当地群众央宗的感慨,道出了阿里地区农牧民群众曾经共同的餐桌难题。如今,随着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于2018年建成并持续拓展,“吃不上菜”已成过去。“现在随时都能买到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价格也比以前便宜。”她说。

转变源于科技的坚实支撑。作为科技部定点帮扶县,噶尔县在园区规划、技术引进、人才支持等方面获得了全方位助力。在园区大棚里,陕西省第11批援藏干部、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何晓庆,正带着她的藏族学徒平措进行回访。“我们要用科学方法减少病虫害,种出品质更好的蔬菜。”她一边讲解种植要领,一边俯身察看菜苗长势。去年,她在推广这项技术时不慎撞骨折鼻骨,如今看到蔬菜长势喜人,她欣慰地说:“援藏虽然留了‘纪念’,但一切都值得!”

科技帮扶,关键在赋能于人。园区创新实施“公司化运营+农牧民承包+群众务工培训”模式,不仅带动合作社增收与农牧民分红,更通过就业岗位与系统培训,把先进农业技术手把手教给当地群众。

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卓玛次仁对此感触很深。“何技术员来了之后,不仅教种菜,还带我们做小型棚体种植。”她指着自家棚内茁壮的小白菜说,“这已经是第三茬了,一斤能卖5块钱,主要供应村里茶馆,收入挺不错。”像这样“传帮带”的场景,在园区里比比皆是。这里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台,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园区效益逐年提升。2024年,园区实现租金收入140万元,为132名务工群众发放工资76.1万元,并长期安排了11名环卫和苗圃工人。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生活的改善,是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持续增强。

从“菜比肉贵”到四季常青,从技术匮乏到掌握技能,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印证了科技帮扶的精准与高效。这片雪域高原上的“绿洲”,正用科技与汗水浇灌出产业发展的硕果。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