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茶业大模型在安徽农业大学亮相

2025-10-13 20:04:3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茶树生了病,以前得找专家,现在随手拍张照片,上传系统立马精准识别“病根”,还能给你开“药方”。10月13日,全球首个茶业AI大模型——陆羽茶业大模型,在安徽农业大学正式亮相。

该模型由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领衔主导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能理解、会推理、可生成”的智能特征,可自动检索多源知识解答科研问题,实现从数据查询到知识发现的高效转化,为茶树分子育种与科技创新提供全新人机协同研究范式。

作为茶产业的“全能智能助手”,该大模型涵盖4万多篇茶文献、5万多个基因数据、超1000万字文本数据,参数规模达千亿级,覆盖茶百科、茶产业、茶文旅、茶文化、茶科技等核心知识单元。其还以基因转录因子、代谢通路、功能注释等结构化数据为基础,首次构建起覆盖茶树遗传、茶叶生物学等领域的30多万条知识图谱,能根据茶领域文献生成带超链接引用的总结报告;通过HTTP接口动态调用,可基于知识图谱精准问答推理,支持茶树基因功能、代谢调控及性状机制的智能查询与知识推荐,形成“数据—知识—智能决策”闭环。

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实用性突出:茶树病虫害可实现“拍照问诊”,无须依赖专家,上传叶片图片即可精准识别“病根”并获取防治建议,目前其问答准确率超85%,病虫害识别率超90%;在茶文旅领域,还能设计沉浸式路线,例如三日行程可从黄山祁门红茶核心产区起步,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品茗;次日前往屯溪参观徽茶博物馆与老街茶坊,参与徽派点茶和茶艺沙龙;第三日赴六安瓜片产区,在云雾茶山学习制茶工艺。

宛晓春介绍,当前发布的是1.0版本,其已实现“看图识病、闻香知味、凭工艺判品质”,同时还能将茶古籍转化为白话解读。“我们正在打造‘大模型+茶学’创新生态,2.0版将进一步覆盖茶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加工、品质鉴定、茶文化、茶旅游全链条,助力茶业强国建设。”宛晓春表示。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