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大赛天津赛区收官  逾八百个项目破解产业难题

2025-10-13 20:23: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10月12日,2025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天津赛区)暨第十届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71家科技型企业的834个项目团队踊跃报名,其中769个项目通过形式审查,报名数与入围数均位居全国各赛区首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初赛成绩前60名的团队进入决赛,通过理论测试和项目展示,最终遴选出将代表天津参加全国总决赛的优秀队伍。

今年恰逢大赛举办十周年。这十年,创新方法已深深植根于天津的创新沃土。从顶尖科研院所到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从高校实验室到繁忙的生产一线,创新方法广泛覆盖天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成为破解技术瓶颈、激发创新活力的“金钥匙”。

据大赛评委、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孙建广介绍,十年来天津大赛水平稳步提升,项目在方法应用、选题和成果效益上增长显著。“效益达数千万乃至过亿的项目很常见,并催生了大量发明专利”。孙建广说。行业分布上,石油、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仍是支柱,但内部结构变化显著,如中海油等企业参赛数量与水平同步提升,显示出老企业热情不减、新企业不断加入的良好态势。

创新方法已成为破解天津重点产业技术瓶颈的“金钥匙”。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一线采油工刘永保分享了其团队的连续五年参赛经验。此次,他们团队针对油井套管气反流导致加药困难的行业难题,研发了“智能加药收气撬装装置”,不仅解决施工难题,而且契合油田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创新方法的运用,让我们的创新从‘头脑风暴’转变为有系统理论支撑的创新,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刘永保表示,目前该装置已经投入生产,同时已正式申报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同样进入决赛的还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的三个项目。“我参与的项目致力于解决威胁飞行安全的电弧故障。”公司设计员韩庆轩介绍,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检测算法嵌入现有机载配件,实现了对飞机供电系统的全链路故障检测,目前已在国内主流机型上应用,技术国际领先。

赛事规模的突破,得益于天津持续构建的“培训—赛事—转化”创新培育体系。据天津科技馆介绍,今年5月至8月,天津科技馆精准开展了多场创新方法培训及路演活动,深入重点企业举办专场培训,累计培训逾1900人次。多数参赛团队来自参训企业,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促创”的良性循环。

在锂电池领域,天津力神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入围项目“多方法融合锂离子电池密封技术”直击行业痛点。项目负责人张宏芳表示,团队应用创新方法理论工具,通过设计异型密封材料和优化工艺,有效解决了电池漏液问题,提升了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缩短了研发周期。

据悉,天津的优秀团队将代表天津市参加11月在山东举办的全国总决赛。下一步,天津科技馆将持续优化赛事组织,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本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