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以科技之力破解非遗传承痛点难题

2025-10-13 21:48:3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黄自力

非遗“保存难、传播窄、变现弱”,这些问题如何破解?10月13日,记者从湖南省怀化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怀化积极探索“科技+非遗+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围绕五溪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构建了“全链条保护、沉浸式体验、协同化转化”体系,尝试用科技破解非遗传承痛点难题,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赋能”,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怀化样本”。

打造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标杆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将“科技+非遗+文旅”三位一体纳入全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旅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今年3月,该市对标《湖南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怀化市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其中对非遗数字化采集、体验场景建设、文创产品研发等科技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今年5月怀化建成投入运营了国际陆港经开区五溪非遗园。作为湖南省及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非遗园,该园区以“科技+非遗”融合为核心,分非遗广场、数字体验空间、研学工坊等三大板块,通过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42个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覆盖侗族织锦、银饰锻造、龙舟文化等740余项怀化非遗资源,成为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标杆项目。

此外,怀化联合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探索“政产学研+马栏山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形成了“政府搭平台、马栏山输技术、企业做产品、传承人唱主角、市场促转化”的协同创新机制。依托马栏山在数字内容生产、传播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当地引进了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马栏山骨干企业联合开发“非遗+超高清”项目,推出了屈原《九歌》、傩戏观影等VR数字产品。当地还促成了江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怀化企业深化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合作,提升文创产品质量,形成了可复制的“科技+非遗+文创”产业化路径,实现了非遗创新转化从“本土探索”到“借势跃升”的跨越发展。

数字技术“手术刀”破解传承难题

针对非遗“保存难、传播窄、变现弱”痛点问题,怀化市以数字技术为“手术刀”,推动非遗传承从“经验依赖”转向“科技支撑”。  

以五溪非遗园为载体,当地运用“高清影像摄录+三维建模还原+多声道音频存档”技术,完成了侗族大歌100余首经典曲目三维音频采集,500余件苗绣传统纹样的高精度数字化,以及通道侗锦30余套经典图案的结构化建档,形成了“五溪文化生态数据库”,实现了非遗元素“可查、可溯、可复用”。

目前,当地已完成了12个国家级、48个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建成了“科技+非遗”文旅体验场景15个,带动非遗相关文旅收入年增长20%以上。  

当地还将非遗元素植入旅游景区,打造了通道转兵纪念馆“VR重走长征路”、洪江航天种子馆等农耕文化场景的“可参与、可互动、可记忆”的体验场景。在溆浦县北斗溪镇,以北斗技术为主题,深度融合花瑶挑花、炭花舞、辰河目连戏等非遗资源,建成了北斗卫星模型观测站、AR导航研学路线、非遗数字化工坊三大功能区,构建“天-地-人”三维互动科普体系,打造了“北斗科普小镇”,实现了科技与非遗的“硬核”碰撞。

“科技+非遗+文旅”深度融合促“多赢”

怀化学院科技与地方服务处欧阳跃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怀化学院、非遗传承人、侗脉文化创意公司等联合发起成立“怀化市非遗科技融合产业联盟”,聚焦“非遗数字化转化”“文创产品开发”两大方向,攻关“苗绣纹样AI生成”“侗族大歌数字混音”等技术难题。联盟成立以来,开发了侗锦数字藏品、苗绣盲盒、侗族银饰文创等12类产品,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当地还培育了通过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的五溪韵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通道县锦绣文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30余家“科技+非遗”骨干企业,带动就业1200余人。在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上展示的“数字非遗展演”成为怀化文旅融合标杆项目,今年以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00万元,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

通过“科技+非遗+文旅”深度融合,怀化市实现了非遗传承、文旅发展、群众增收的“多赢”局面。非遗传承从“濒危守旧”到“活态新生”。非遗传承人群年轻化率从15%提升至42%。  

“科技+非遗+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当地文旅发展从“流量聚散”到“留量沉淀”。2025年1—10月,怀化市接待非遗主题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5%,非遗相关文旅收入占全市文旅总收入比重从18%提升至28%,其中通道县非遗文旅收入占比达40%,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当地通过推动非遗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开发了靖州茯苓、新晃侗藏红米、辰溪土陶、麻阳红糖等一批非遗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比如,通道县通过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等模式,带动3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000余元,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数字农耕体验”项目带动当地农户销售瑶族腊肉、茶叶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怀化市科技局副局长周馥卉称,下一步怀化市将持续探索“科技+非遗+文旅”融合新路径,进一步聚焦数字技术升级,加强与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合作,探索AI、元宇宙等新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建档、虚拟传承中的应用,开发“AI非遗导师”“元宇宙非遗博物馆”等新场景,推动融合应用走向全国。同时,该市聚焦产业转化延伸,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康养产业融合,开发“非遗+民宿”“非遗+康养”,拉长文旅融合产业链,并通过旅发会、文博会等平台推广“怀化非遗+文旅”品牌,输出“科技赋能非遗”怀化经验,推动“科技+非遗+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