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
重阳节将至,养老成为热门话题。随着科技赋能民生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正逐渐打破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为老年群体的生活注入活力。在此背景下,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馆前不久在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投入使用。
这家体验馆划分了多个特色功能分区,集中展示了200余种创新养老产品,勾勒出“AI+”赋能“银发族”生活的全新图景。
人形桌面机器人:
最懂你的“掌心家人”
在体验馆陪伴机器人区域,名为“小念”的人形手办机器人正在教大家做健康操。它是全球首款AI具身人形桌面机器人,虽然小巧如潮玩手办,却能够读懂使用者的情绪并与其对话。
这款机器人由灵童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支持用户改变其面容或服饰。该机器人搭载34个自由度微型伺服舵机,动作灵活自然。此外,借助内置的智能感知系统和人格培养系统,“小念”还能体察情绪、贴心问候、提醒用药,在日常互动中学习成长,从而成为最懂老人的专属“家人”。
“通过切换‘魂卡’,即预载了特定角色核心配置数据的功能模块,机器人能快速化身萌妹、职场精英等角色。”公司产品市场经理李赫介绍道,每张“魂卡”都预载了对应角色的专属语音及交互应答模式。用户无需复杂操作,只需插入对应“魂卡”,机器人便能在数秒内完成角色参数加载,为家庭互动增添更多趣味。
智能戒指:
戴在手上的“睡眠卫士”
在体验馆的核心展区,一款智能戒指前围满了参观者——有人举起手机拍摄,有人向工作人员追问功能。这款重量不足3克的小物件,凭借强大的健康监测能力成为“人气展品”。
“它是全球首款能支持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的智能戒指。”现场工作人员边演示操作边向记者介绍,这款戒指利用AI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尤其在夜间睡眠时段,可以精准捕捉呼吸节奏异常、血氧骤降等潜在风险信号,相当于为老年人装上了“24小时监测仪”。
无感佩戴设计是这款戒指的一大亮点。“很多老年人戴不惯智能手环或手表。这款戒指贴肤且轻便,戴着它睡觉完全不会有异物感,也不会影响翻身。”工作人员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监测到心率异常波动、睡眠中呼吸暂停次数超标等情况时,智能戒指会立即通过相应的手机App推送警报,甚至可联动子女的设备,让健康预警更及时、更精准。
“以前总担心爸妈晚上睡觉出状况,有了这个戒指,我们在外地也能实时看到他们的睡眠数据,心里踏实多了。”现场一位体验者告诉记者。
AI助听器:
耳朵里的“智能调音师”
走进体验馆听力健康展区,瑞士索诺瓦听力集团的展台前围着不少参观者。展台中央摆放的AI助听器,虽有着与常规助听器相似的外形,却内有乾坤。
“您别看它外形普通,里面可装着AI芯片,这是它突破传统助听器局限的关键。”现场工作人员拿起AI助听器向记者介绍,“传统助听器常因‘一刀切’式声音放大,使老人在嘈杂环境中既听不清对方说话,又被背景噪音干扰。而这款AI助听器能通过AI芯片实时分析声音环境,针对不同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程度,定制个性化听力解决方案,相当于给耳朵配了位‘智能调音师’。”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老人通过手机App调整AI助听器。“以前在菜市场跟摊贩沟通,满耳朵都是吆喝声,根本听不清对方说了什么。现在点开App调下降噪,旁边再吵也能听清对方说啥。”老人对记者说。
这款助听器的续航和操作也专为老年人设计。“充电3小时就能用24小时,不用频繁充电。它还能像智能手环一样记录每日步数,要是不小心丢了,内置的定位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回。”工作人员说。
“我们对它的降噪效果进行过专业测试。”国家三级助听器验配师吴彦玢现场为记者模拟了喧闹的菜市场环境。记者戴上AI助听器后,原本混乱的背景音被迅速过滤,身旁工作人员的对话丝毫不受噪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