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10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开展合作会商活动,推动双方战略合作提质升级。会商会议期间,20家中央企业与21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就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工程化应用、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应用等40个重点合作项目进行签约,涉及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超70亿元。
“中国科学院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与中央企业丰富应用场景和规模化市场优势可以相互成就。”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据介绍,自双方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中央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坚持优势互补,持续提升合作效能。数据显示,近两年,60余家中央企业所属200余户企业与60余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签署600余项合作协议,项目经费累计近百亿元。
双方通过协同创新,在生物制造、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领先科技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研发国际领先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建成千吨级中试试验平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南方电网成功研制国内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中国五矿突破镍钴钪加压强化浸出成套技术和装备。
与此同时,双方共投资源,共同谋划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院企联合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其中,中国有色与中国科学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高温超导联合实验室;中国移动与中国科学院共设低空经济专利池。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将从长周期、体系化、整建制协同创新合作三方面着力,持续完善丰富合作模式:双方将坚持长周期谋划,深化长远战略协同、强化长期项目策划、固化长效合作机制,加快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协同”转变;坚持体系化布局,加强多领域协同布局、加强全链条联合创新,加快从“单点突破”向“串珠成链”转变;坚持整建制合作,优化自上而下统筹、优化任务力量集聚,加快从“单打独斗”向“兵团作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