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郭志强 杨蕾
近日,记者从中铁六局获悉,该局西昭高速公路项目部打造的普诗智慧梁场成效显著,其全预制周期循环生产模式实现T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智能控制,已完成的367片T梁成功架设至普诗大桥等多座桥梁,凸显科技对工程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作用。
普诗梁场以“智慧化”为核心构建生产体系。场内设两条生产线、33个制梁台座,通过流水化布局串联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八大功能区,形成全周期循环生产模式。产能全开时日均产梁5片,高峰期达7片,相较传统梁场,T梁生产周期缩短50%(从10天减至5天),作业人员减少30%,整体生产效率提升超50%,实现“机械化减人、智能化提效”。
多项智能技术与设备为梁体质量保驾护航。生产中采用不锈钢定型钢模、钢筋胎架法绑扎等工艺,严格执行扎筋、浇筑等12道工序;投入智能张拉系统、智能压浆系统及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精准控制施工关键环节;更给每片梁赋予“电子身份证”,实现从生产到架设的全程信息追溯,确保每道工序达标。
据了解,西昭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出川向南新高速通道,对完善西南公路网、支撑凉山州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铁六局通过智慧梁场建设,以科技赋能桥梁预制,既保障工程质量,也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效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