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前沿论坛在渝举办

2025-10-18 16:07:5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王姗姗

10月17日,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法治”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前沿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来自政学企各界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普遍达成了“法治需要科技赋能,科技也需法治护航”的共识。

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知识产权与科技变革、科技革命与AI善治、科技创新与管理挑战3个分论坛。

互动融合 科技与法治双向赋能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律与科技的双向互动、交叉融合越发明显。如何科学认识科技与法治关系,成为本次论坛的重点聚焦话题。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国辉认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法治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辩证关系。没有法治约束的科技创新可能走向无序和野蛮,没有科技创新支撑的法治,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科技使得司法、立法、执法等环节更加智能化,如利用AI辅助法官进行案件分析、证据审查,借助大数据分析社会诉求、模拟仿真预测法律实施效果等。”周国辉指出,实现“法治智能化”应构建以理念、制度和实践为支撑的适配法治体系,最终打造出“创新友好型”的法治环境与“法治引领型”的创新体系。

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闫耀民作了题为《强化新时代科技治理手段》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当前,新业态不断涌现,急需科技治理的快速跟进。包含法律的科技治理手段,不仅是规范性监管,更要将提升创新体系的效率和全社会科技创新组织力作为一个目标和原则。

论坛举办期间,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刊物SWUP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 Review同步发布。据悉,该期刊设置了金融科技的法律规制、个人信息保护两个学术栏目和中国互联网司法研究实践栏目,旨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科技与法律的生动故事。

协同创新 答好“智能向善”时代之问

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进步与法治建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区块链、AI等新兴技术冲击传统法律概念,基因专利、AI创作版权、数字遗产继承等新问题不断拓展法律边界。对此,杭州互联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敏明提出,各方应协同创新,促推“智能向善”。

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全国首个应用司法区块链技术定分止争、固证认证的法院。据朱敏明介绍,近年来,该法院坚持以“AI+”赋能互联网司法提质增效,通过建设数智大脑、元宇宙法庭等,让法官获得“数字便利”,让群众享受“数字正义”,实现科学技术促发展与守住安全底线两者间的动态平衡。

阿里研究院AI治理研究中心专家彭靖芷则从企业责任角度呼吁,企业应自觉践行科技伦理,坚持负责任原则并实现多方协同,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机制。

随着智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结构性冲击,产业竞争秩序出现新型失衡等治理挑战也随之而来。论坛现场,由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知名院校、机构专家组成的AI善治学术联合组所编撰的《智能体发展与治理研究报告》也正式发布,为上述治理难题提供了一份系统、前瞻、可操作的智能体发展与治理参考。

人才队伍建设是答好“智能向善”时代之问的关键所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明玉建议,应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形”模型,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战略能力、执行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企业以及国家重大需求接轨。

“我们始终注重法律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研究,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和科技法学研究院,在科技法治前瞻性理论研究和高水平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经验探索。”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告诉记者,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与智库优势,深化科技法治研究,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协同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法治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