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流水线,让大模型批量化生产——探访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模型工厂

2025-10-23 10:23: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外观酷似一只巨大的方盒,坐落在工业园区云集的济南经十东路;内部的数据车间、模型车间、集成车间等依序分布……日前,记者探访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模型工厂——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在这里,通过九大单元、75道工序、180套工具的加工训练,数据被加工成模型,且质量稳定,成本下降,交期缩短。

记者看到,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运转不停,为模型生产提供算力支持;调优工具、标引工具等几十种适应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软件工具一应俱全,并不断更新迭代;近百人的研发团队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调整优化……模型生产的所有要素几乎集成于一厂,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追求效率,有时会以丧失灵活性为代价。但在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客户服务中心将用户需求拆解成具体任务,产品工程中心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模块化管理为流水线赋予了足够的柔性,让每个订单都拥有独特的工序、工艺,确保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产品生产实现工厂化,是人工智能大潮汇聚成势的体现。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步入全面加速阶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爆发期。

如何顺势而为,细看这座工厂,就能见端倪。“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三者兼备。”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把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拔得头筹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系统性优势”。

就像中央处理器、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催生个人电脑这一划时代产物,纵观历史,信息技术产业的革命性进步,从来不是靠单一部件的突飞猛进,而是硬件、软件、算法、网络、交互方式等多个领域的协同进化。

在肖雪看来,工厂实现的是“集约”,不仅要算力、算法集约,还要人力、安全集约。如此才能将工厂打造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

这样的基础设施,在纵向上,技术链条自主可控;在横向上,技术能力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从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浪潮云覆盖全产业链的布局使其在革命性跃迁的关键当口,总有能力率先跨越。

视线转移到工厂之外,就能感受“未来已来”。

浪潮为位于济宁的山东经典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印刷行业大模型,围绕设备运维、政策分析、管理规范等应用场景,建立知识库,助力企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近20%,原辅材料损耗降低10%。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厘清靶点与病症之间的匹配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用科研智能体,浪潮的生物医药智能体研发团队能够高效率提取靶点信息、病症、研发阶段等关键要素,为研发按下“加速键”。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定制化人工智能产品也已下线。大模型生成、计算机视觉和声音克隆技术,能将特定人物进行数字化重现,让人类的情感需求通过数字化形式获得满足。

生产线转动不停,终点也是起点。肖雪表示,在浪潮计算服务产业园内,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和人工智能训练场正在拔节生长,它们将作为新的“亮点”工程,让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的产品更丰富,更完善。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