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蓝莓家族再添新成员

2025-10-23 14:59: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井惠群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办,26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产品和知识产权服务产品集中发布,成为本届专交会的一大亮点。其中,大连大学发布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吸引了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

此次“中国芯”蓝莓新品种发布会上,大连大学蓝莓生物育种技术团队正式发布“连大之春”和“风铃”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而早在今年7月,大连大学已经发布了“连大初芯”“连大优选”“连大之海”“侠女”“启明星”“虞美蓝”“猎艳”等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在口感、大小、香味、耐贮性等方面表现出色,还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代表着随着自主品种培育的不断突破,蓝莓成为继大樱桃后,大连农业又一张金色名片。

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其特有的风味、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大连虽是中国蓝莓商业化种植的摇篮,却长期陷入“无芯之痛”。

“大连蓝莓产业发展至今已将近20年,过去所栽种的大都是进口蓝莓品种,不仅是大连,国内其他蓝莓产区主栽的也几乎全是进口品种。”大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王贺新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他们就开始筹集研究基地与品种资源圃,先后引进国外80多个优良品种。当时,国外发展较热的蓝莓产业在国内还属于空白阶段,这一举措,解决了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品种短缺的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没有自己的品种,产业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中国蓝莓的未来必须解决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2005年,王贺新创建大连大学蓝莓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开展蓝莓育种工作,用“小蓝莓”托起“大产业”。

从7人团队到百余人科研方阵,王贺新带领团队二十余载深耕不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全国顶尖生物育种力量,建立起我国最大的蓝莓种质资源圃,申报国家新品种权300余项,占全国总量的70%,为破解我国蓝莓产业“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坚实的“中国芯片”。

如今,这些果个中大、香气足、口感好、耐储运的超新品种正取代传统引进品种,成为大连果农“蓝”不住的致富果。

近年来,大连市把蓝莓产业作为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的发展路径,持续纵深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23万亩,年产量超过1.66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蓝莓生产基地之一。

“大连蓝莓具有很大的市场拓展空间。未来,我们将深度挖掘我国优质野生越桔属基因资源,培育更多具有‘中国芯’的优良品种。”王贺新表示,下一步团队的育种工作将从三个维度重塑蓝莓产业格局:鲜食品种将对标国际高端市场,以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重新夺回定价权;加工专用品种将聚焦花青素提纯和机械化采收,为蓝莓深加工赛道铺就基石;而盆栽观赏品种则将通过培育粉色爆米花等“彩色蓝莓”,开启家庭园艺市场的新篇章。

(井惠群 摄)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