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金秋十月,山西省闻喜县石门乡的设施天麻种植基地迎来采收季。10月20日,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运城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山药运城站”)、山西省三区人才闻喜科技特派团的技术支持下,当地采用“人工菌棒代料替材生态种植技术”的天麻基地完成测产验收。
来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运城市科学技术局、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以及闻喜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参加测产观摩活动。专家组深入田间,随机选取3个设施大棚内的6个样方进行实测,共收获新鲜天麻51.62公斤,折合平均亩产达1912.5公斤,印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与高产潜力。
据山药运城站站长王晓民介绍,“人工菌棒代料替材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了天麻种植方式的重要突破,不仅实现了生态友好型种植,有效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更通过环境调控和标准化管理,保障了天麻的绿色品质与稳定产出。
据了解,在山药运城站的技术引领下,闻喜县天麻产业自2024年起步,石门乡率先试种50亩并取得预期成效。2025年,当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至400亩,同步推进设施化种植与籽麻繁育,逐步构建起从种植到繁育的产业链。在持续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支持的同时,试验站已陆续引进多家天麻种植及精深加工企业入驻。
目前,相关企业正围绕天麻切片、粉剂、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进行前期开发与项目筹备,为天麻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筑牢根基,助力“小天麻”走向“黄金麻”的产业进阶历程。
王晓民表示,此次测产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对促进传统天麻种植走向集约化、设施化与生态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展望未来,闻喜县有望以天麻产业为新支点,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新动力。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运城综合试验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