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携手赋能新疆克州畜牧业提质增效

2025-10-23 17:25:2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近日,一辆辆满载草料的货车,抵达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镇,70吨印有“青间田”标识的颗粒饲料在当地牧场卸车入库。

这批生长在东南盐碱地、以杂交狼尾草为核心原料的颗粒饲料,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正式交付当地养殖合作社,直接惠及10余户牧民。

通过科技赋能与科企合作,江苏与克州历时7年的牧草科技合作进入产业化落地新阶段,不仅助力盐碱地从“生态负担”转变为“新粮仓”,更推动畜牧业向集约化、绿色化转型,为南疆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科技援疆精准帮扶解难题

克州地处帕米尔高原,中重度盐碱地面积占耕地近四分之一,干旱盐碱荒漠草场占比超九成,饲草短缺长期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

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克州全年缺草达35.83万吨,超载牲畜49.08万个羊单位。如何突破盐碱地饲草生产瓶颈,成为当地畜牧业升级的关键。

作为我国狼尾草属育种优势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拥有50多年的耐盐牧草育种与种养结合经验,先后育成优质高产国家审定品种7个,狼尾草属国家审定品种,占全国的1/4以上,2023年以来又有3个高抗寒、高产象草和杂交狼尾草入选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

自2018年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克州开展牧草合作,2022年畜牧研究所草遗传育种与生态应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钟小仙研究员承担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揭榜挂帅”项目“克州林草引种驯化”,筛选出适应当地盐碱地种植的5个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包括自主育成的“宁杂4号”美洲狼尾草、“苏牧3号”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以及突破性品种“苏牧4号”杂交狼尾草。

这些品种耐盐碱、产量高。其中,“苏牧4号”在克州盐碱地试种鲜草亩产达6.11吨,亩产值超1800元,显著高于传统作物。

“这些品种不是简单引进,而是通过138份种质资源筛选+菌—草联合改良的成果。”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科研团队首席专家钟小仙研究员指着一片试验田告诉记者。在阿扎克镇盐碱地,“苏牧4号”创下亩产值1833元的纪录,较传统牧草提升40%。

科企协同助力饲料节本增效

科技援疆不仅要解决肉羊口粮难题,更重要的是重构畜牧饲料产业模式。此次捐赠的“青间田”杂交狼尾草颗粒料,正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海南青间田饲料加工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联合攻关的成果。

该成果通过“南草北用”模式,利用我国南方温光水条件优势,在滨海盐碱地规模化种植耐盐牧草,并创新加工技术,将鲜草或青贮料制成低成本全价颗粒饲料,每吨价格较市场同类产品低21%—45%,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杂交狼尾草颗粒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能显著提升肉羊育肥效率。”钟小仙介绍,2022年克州阿扎克盐碱地示范项目显示,以这种饲料喂养的肉羊,亩载畜量可达12只。她为此算了一笔账:使用基于杂交狼尾草的全价饲料育肥肉羊,百日出栏成本可降21%以上,按年养殖2000只肉羊计算,一户牧民年均增收预计超19.5万元。

目前,围绕“种养结合”模式深化合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已与克州阿图什市达成初步共识,未来将重点推进技术转化落地、试验示范扩面和盐碱地综合治理。

双方将在克州推广“南草北用”模式,利用南方盐碱地规模化种植杂交狼尾草,通过基于杂交狼尾草青贮料的全价颗粒加工形成饲草供应链,缓解本地资源短缺。同时,选取联农带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合作社,开展饲草颗粒料饲喂试验,采集料肉比、产投比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耐盐牧草种植与土壤改良技术,推动克州盐碱地生态修复,实现“种草增绿、以草养畜、以畜促农”的良性循环。

根据规划,江苏将在克州设立颗粒饲料工厂,并利用当地光热水资源试种耐寒杂交狼尾草等优质高产牧草品种。“我们要让科技种子在边疆扎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魏国平表示,自2018年合作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累计为克州培训技术骨干1889人,推广耐盐牧草品种及舍饲养羊模式。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