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23日上午,在重庆市教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的指导下,由重庆人工智能学院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智在山城·创享未来——重庆高校学生同上人工智能通识课”在重庆邮电大学开讲。此次活动旨在引领全市高校师生系统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通识认知体系,提升智能时代所需的基础素养与跨学科应用能力,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可能。
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以《通用人工智能:迈向人机共生的智能时代》为题,为现场及线上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朱松纯教授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人工智能从数据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范式变革,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他独辟蹊径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与“理”哲学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关键启迪,提出将人文社科的思想精髓融入算法,是实现机器“灵魂”注入的创新之路。
课后交流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景与挑战踊跃提问。朱松纯教授一一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关于科研转型,他建议应从解决具体任务转向思考“大问题”,重视基础理论,实现科研范式的转变。关于跨学科合作,他强调融合计算机、神经科学、心理学乃至哲学至关重要,能为构建智能提供单一学科无法企及的解决方案。关于技术与伦理,他指出伦理应内嵌于技术设计的开端,将价值对齐作为系统的“内在要求”。关于理论统一,他认为当前最关键的融合点与挑战在于构建一个统一的“价值系统”框架。关于个人成长,他鼓励学生主动“越界”学习,通过跨学科实践,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整体性”创新能力。
在科研成果展示与互动环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员介绍了全球首个由价值和因果驱动通用智能体:小女孩“通通”,解读了机器人“通小舞”的技术,并让“通小舞”与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携手共舞,直观生动的展示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
“本次活动已在重庆人工智能教育中播下种子。”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苏森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重庆市正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底座,着力构建“AI+”市域开源生态,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重庆邮电大学作为承建重庆人工智能学院的主力军,正全面加强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合作,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智能动力,为国家人工智能事业发展贡献重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