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大会为期四天,以“‘拾’光织锦 不啻微芒 砺行致远启新章”为主题,共设1个主论坛、28场专业论坛及交流活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十余家专委会齐聚大会,围绕特殊食品产业的科技前沿转化应用、创新突破、安全法规、应用趋势等展开分享与讨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指出,协会始终与行业同频共振,坚持科学为本,夯实创新基石;筑牢安全底线,打造责任闭环;促进跨界融合,拓展产业边界。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幄武表示,陕西在发展特殊食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立足优势、创新驱动、严格监管、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食品产业高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其在粮油、畜禽、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的创新全产业链;期待在共建联合实验室、共担重大科研项目、共享科技人才资源、共促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与各界同仁开展务实合作。
西北大学副校长陈富林表示,西北大学建校123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四十余万优秀人才。其中70%的毕业生扎根西部,服务西部。他说,希望能与行业同仁在食品安全、功能食品、食品营养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建议,加强产业创新突破,创新科学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凝聚行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推动中国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强调,食品安全是底线,更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展望未来,全产业要齐心合力把科学基础夯得更实,把创新动能提得更足,把政策保障落得更细,共同推动特殊食品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本届大会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合办,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提供支持,还得到了26家国内协会,15家国际机构和协会的支持。大会举办《中国特殊食品新质生产力》书籍发布仪式。该书旨在通过“新”与“质”,凝结营养健康食品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前沿及案例应用,指导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特殊食品产业T20,论坛围绕“对话掌舵人,洞察趋势,共谋未来”“激发行业动能,凝聚合力,善治共治”“聚焦科技,驱动创新,智创新引擎”三大主题展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