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28日,在中铁十一局西渝高铁康渝段重庆枢纽1标项目建设现场,一台智慧悬臂造桥机在北碚天府嘉陵江特大桥上成功架设,标志着该桥正式进入桥面施工阶段。此外,该设备也是西南地区斜拉索桥施工中的首次成功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挂篮依赖人工的作业模式。
长期以来,桥梁悬臂施工普遍面临精度控制难、作业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赖人工测量与经验调整,梁体线型易出现偏差,影响结构整体受力。此外,高空作业空间狭小,每个悬臂段常需数十人连续作业数周,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同时也制约着工程进度与质量,推动施工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此次投入使用的新一代智慧悬臂造桥机,是中铁十一局针对传统挂篮施工难点研发的智能化装备。“我们首创分步式过孔工艺。不仅过孔时偏载小、抗倾覆性好,安全性高,还能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定位,大幅提升施工精度。”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智慧悬臂造桥机总设计师李鹏远介绍,他们针对斜拉索桥施工进行了技术创新。研制新型锚固系统,一方面能确保锚固力自动均衡,另一方面可快速完成升降调整与预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便捷。
中铁十一局西渝高铁重庆枢纽1标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设备实现了自动行走、自动开合模板、自动喷淋养护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同时,它还配备了全同步液压控制系统,可实现千斤顶协同作业,过跨效率提高50%。

相较于传统设备,该造桥机拥有“豆腐块式”的内模,拆装更加便捷。“叠加式”外模,普通段与有索节段可快速转换施工,配合智能喷淋养护系统,能自动喷水养护,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其模板同步开合智能升降控制系统,将梁体线型误差精准控制在3毫米以内,搭载的全封闭作业平台与应力监测系统,有效防范高空作业风险,筑牢施工安全质量防线。
在智慧悬臂造桥机的助力下,西渝高铁北碚天府嘉陵江特大桥悬臂施工工期缩短2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20%,人工成本显著降低,项目实体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截至目前,西渝高铁北碚天府嘉陵江特大桥14号主墩已完成造桥机安装,15号主墩已完成4号节段浇筑。
据了解,西渝高铁是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京昆通道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对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