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加持,五分钟识别番茄“刺客”

2025-10-29 11:00: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杨可欣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是全球公认的毁灭性植物病毒,被视为“种子刺客”。传统检测该病毒的方法耗时长、成本高、推广难。10月27日,国内首款针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完成市场转化,转化金额超过了500万元。该成果可在5分钟内通过肉眼判读结果,实现对番茄“种子刺客”的现场、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

该产品由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毒学团队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联合研发,并由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产品化并推向市场。

据了解,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可通过种子、接触和授粉熊蜂等多种途径传播,极易感染扩散,能侵染目前市场上所有番茄品种,导致果实皱缩、褐斑、坏死甚至绝收。我国在2019年首次发现该病毒,目前已在北京、山东、陕西、云南等多地番茄种植区发现,对设施农业和露地番茄均构成严重威胁。

在上述成果转化发布现场,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闫志勇现场演示了用检测卡检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全过程。随着检测卡上的红线浮出,结果一目了然。只要一张小小的检测卡,即可检测番茄植株或番茄种子是否感染了病毒,整个过程无需借助其他仪器,操作简单便捷。

“该成果是国内首款针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获取国家发明专利的快速检测试纸条,能够实现对病毒病的早期、快速与精准诊断,彻底改变了传统依赖肉眼观察、事后补救的被动防控模式。”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姜珊珊表示,在作物生产的全链条中,该产品可快捷精准地检测出带毒植株,实现精准清除,从而使防治窗口大幅前移,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果的发布拉开了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与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瑞丰”)三方合作的序幕。山东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东表示,三方旨在构建一条从“前沿探索-技术熟化-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高效链条,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在科技创新与联合研发、平台共建与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四大领域展开具体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共同研发智慧农业技术、快速检测产品,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示范基地,优先进行成果转化,并互派专家、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