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预防与康复指南

2025-10-29 17:40:32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近年来,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如今它已不再是“老年病”,其年轻化态势正日益显现。

卒中能预防吗?卒中患者如何科学康复?带着上述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中、西医领域的相关专家。

“大部分卒中发作是能够进行针对性预防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副主任王少松开门见山道。

他指出,中医学将卒中称为“中风”。“风”分为“外风”和“内风”。所谓“外风”,源于外部环境,比如天气转冷、寒风侵袭,容易导致中风。冬季来临,所有人群,尤其是怕风、怕冷或以前中风过的人群,都应注意防风保暖,谨防“外风”袭身。

所谓“内风”,源于身体内部,比如情绪激动、生气,容易诱发中风。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情绪平稳,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应格外注意。

“痰湿阻络。饮食比较油腻、时常大鱼大肉的人容易产生湿气,湿气瘀阻于经络中,更易中风。”王少松建议,肥胖者和不良饮食习惯者应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品。

“另一方面,气虚则血瘀。体质虚弱、经常乏力的人到了冬季应注重补气温阳,可应用党参、太子参片泡水,平素怕冷恶寒的人群,可以多食用生姜或干姜、适量羊肉,烹饪菜肴时可多放一些八角、花椒、茴香、大葱等辛味调料。”他说。

“从西医角度来讲,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三高’会造成全身血管内皮受损、动脉硬化斑块沉积、血管狭窄,进而造成相应组织缺血或血管壁变薄破裂出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高冉说。

她建议公众定期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及脑血流图6个指标,及早发现“三高”。若检查出心脏及颈部血管问题,则应积极治疗,将卒中扼杀在萌芽之中。

突发卒中后,患者的身体机能受到影响的几率极大,应尽早开展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高级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治疗,还可辅以中医学的针灸、推拿、药熏、走罐等方式,对功能受损的肢体进行全方位刺激和唤醒。

“中风可能引起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众多后遗症。中风后6个月内是患者康复的黄金期,应好好把握这个时间窗口。”王少松指出,因经济条件或医疗资源限制,鲜有患者能够在医院住满6个月或更长时间,居家康复成了大多数患者的最终选择。

“然而在居家康复中,由于缺少专业医师的指导,卒中患者家属及照护人员很可能陷入误区。”王少松说。

有人认为多吃牛黄等清热开窍药物有助于帮助卒中患者大脑恢复,事实上这类药物在急性期,即发病的数十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康复期属于慢性期,如果患者摄入此类药物量太多则可能伤及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腹泻等不良症状。

有的家属或照护人员“全方位无死角”地照顾卒中患者,如帮忙穿衣裳、搀扶着走路等,殊不知这些过度照料减少了患者的肢体活动,反而会影响恢复进程。要知道药物只能控制病情发展,真正的功能康复还得靠患者日常锻炼、主动运动。因此,家属或照护人员应该让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做力所能及之事、力求生活自理。

此外,高冉还提醒,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也应被重视。家属应多给予日常关怀和互动,通过亲情陪伴、言语鼓励、悉心训练等多举措,为患者康复增添力量。

责任编辑:姚易安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