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链接者”系列沙龙首期成功举办

2025-10-29 11:55: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作为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的前沿领域,脑机接口正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应用场景,其中医疗领域成为最具活力的应用场景。10月28日,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链接者”系列沙龙第一期——“脑机智汇”,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成功举办。政府代表、临床专家及企业嘉宾齐聚一堂,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进展、产业政策与落地转化展开深度交流,打通“政产学研医资”全链条,为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今年1月,《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正式对外发布。“方案的重点是以医疗场景为核心,以战略产品为导向,重点推进侵入式、半侵入式的产品落地,同时鼓励非侵入式产品的发展。我们希望在2030年脑机接口未来产业能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也希望做到百亿甚至千亿的水平。”上海市科委前沿交叉处副处长王卓曜表示。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虹桥作为“链接”枢纽,已布局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正构建“大科创”生态,打造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海外贸易中心三大平台,并携手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脑机接口产业的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依托其链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与丰富的临床资源,已成为承接上海市脑机接口产业战略的核心载体。该中心明确了“三步走”发展路径:从快速集聚到攻坚突破,最终实现引领发展,于2030年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育超过10家头部企业,主导制定安全标准、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国产化。

现场,上海明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冰介绍,其团队刚刚完成全球首例兼具复杂图形和颜色的视觉重建IIT实验。视觉重建是针对失明患者的“绝对刚需”,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发1024通道的全植入式系统,并已建立起从“虚拟病人”算法预测到动物实验验证的完整研发体系,计划于2027年完成产品型式检验,2028年正式进入IIT试验。

产业的加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有力赋能。现场,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重大战略项目投资、重点产业培育与发展、国际化功能提升等领域开展深度协同,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脑机接口等先导及未来产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如果说技术是产业的“引擎”,那么政策与规则就是确保其行稳致远的“方向盘”。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副所长胡晟在解读《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检验及标准化》时指出,当前该领域医疗器械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检验能力和标准规范相对滞后。该院通过制定个性化测试方案,在现有法规框架内为不同技术特点的产品找到合适的验证路径。自去年初以来,已服务约61批次脑机接口相关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检验检测。

在政策的有力护航下,脑机接口技术正逐步转化为惠及民众的临床价值。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劲松指出,尽管当前精准外科体系已将脑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三倍至15%,致瘫率与失语率下降超90%,仍有约10%的患者面临术后功能障碍的挑战。他的团队正致力于推进脑机接口在运动重建与语言合成方面的临床应用,现场用视频讲解患者如何通过脑电信号控制光标移动。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