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10月28日,2025OSCAR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正式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承办,通过凝聚产业智慧,进一步探索我国开源生态发展模式,加速行业企业开源治理能力落地,推动国内开源生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在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魏然看来,当前我国开源产业呈现三大显著特征:供给端实现“量质齐升”,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需求端深化“融合应用”,传统行业积极开启治理升级;生态端完善“标准引领”,多方协同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信通院围绕“安全”“合规”“持续”“健康”的开源生态发展目标,在业内率先提出“可信开源”理念,打造并持续丰富“可信开源”标准及评估体系。此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最新一批可信开源系列评估结果。截至目前,可信开源评估共有14大类141家企业的产品或项目通过评估。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围绕开源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变化,发布了对开源行业的10个新观察。他表示,开源发展五十余年,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生产方式。虽然多数开源项目被广泛使用,但难以商业化,在维护方面仍存短板。同时,企业内部存量老旧开源软件规模庞大,应该积极探索市场加政府的开源软件养护新模式。此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码源于开源,但尚未进行开源治理,因此需要重视大模型编程的开源新治理模式。
对于开源行业的最新变化,何宝宏认为,开源软件虽然生态丰富,但开源大模型已经成为寡头的赛道,以资源为主导,行业壁垒日渐高企。伴随大模型的开源,开源Agent(智能体)刚刚兴起,未来智能体开源是AI开源的主战场。以DeepSeek为标志,中国开源在国际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在开源发展过程中,AI时代的开源格局洗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开源人才涌现,都让中国开源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期。另外,推动开源发展的主力军,已经从个人转向企业和政府,开源作为数字公共品,政府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随着地方开源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与政府成为开源主力军的趋势深化,中国开源产业必将进一步整合政策、人才、技术、市场资源,为国内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开源动力,也为全球开源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