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识别+无创干预  新疗法快速缓解双相抑郁症状

2025-10-29 15:54:5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蒋璐璐

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包含自然风光、趣味萌宠、搞笑内容的短片,用于调动患者正性情绪。随后医生取出脑电帽,根据AI分析结果,在相应位置放置电极后为患者佩戴,无创调控深部脑区的关键核团……10月27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该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演示了团队开发的AI引导靶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新疗法。这一疗法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精神病学顶级期刊《分子精神病学》。

该论文介绍,胡少华团队联合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张韶岷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经颅时域干涉电刺激(tTIS)这一无创深部脑刺激技术应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干预,通过精准靶向大脑奖赏系统的关键核团——伏隔核,在短短5天内即实现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双重改善。 

双相障碍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自杀、高致残、高复发的特征,临床往往病程呈慢性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情感发作更多以抑郁发作为主,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下降、睡眠饮食节律紊乱症状。目前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主要以心境稳定剂的药物干预为主,存在起效延迟、应答率低、镇静肥胖等临床痛点。现有的无创脑调控技术受限于物理特征的局限性,无法针对深部脑区的关键核团进行精准的直接刺激。

tTIS技术通过在头部施加两路具有频率差的高频交流电,利用其在大脑深部产生的干涉效应,形成能够有效调制神经元活动的低频包络波。研究团队纳入25名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双相抑郁患者,并为每位患者构建了基于个体头颅结构磁共振(MRI)影像的头部电磁模型,通过自行开发的AI算法模型,计算超过400万种可能的电极配置,选择出能够最大限度将干预电场聚焦左脑伏隔核同时最小化非靶区刺激的最优方案。

临床试验阶段,患者接受了为期5天、每天2次,共计10次的高强度tTIS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在奖励预期阶段双侧伏隔核激活显著增强,且右侧伏隔核激活程度与抑郁症状改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一发现首次在人体中证实tTIS可通过调节奖赏系统关键节点的功能活动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为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神经影像学证据。

“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仅报告轻微且短暂的头皮不适,无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也没有转躁风险,证明了tTIS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敏感人群中具备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胡少华表示,目前团队已经启动全国多中心验证性临床研究,为tTIS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给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供新选择。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