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10月29日,记者从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获悉,我国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深度开源芯片核心技术,加速打造“软件+硬件”协同开源的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开源生态。通过深度开源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的硬件抽象层与硬件计算层的核心组件,全行业可研发适配自身区块链软件系统的专用硬件,加速释放软硬件协同效能,构建高性能、高安全、高可信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块链生态网络日益扩大,链上数据爆发式增长,通用硬件在处理区块链数据流通和运算时性能受限,已经成为国产区块链扩大深化应用的瓶颈。同时,“开源”“开放”也正成为推动技术生态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核心算法、框架的深度开源,快速吸引大批开发者开展技术迭代和应用开发,推动大模型效能提升。
据了解,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团队研发了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包括区块链底层操作系统和区块链专用芯片。区块链专用芯片大幅提升区块链数据流通和运算性能,突破了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应用瓶颈。软件系统全部300多万行代码无保留开源开放、打造国内最大的区块链开源社区,支撑金融、贸易等一大批国家重大数字工程应用,连续三年位居国内区块链市场占有率第一。
此次,在软件开源的基础上,“长安链”深度开源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包括硬件抽象层和硬件计算层两层核心组件。硬件抽象层提供开放的功能设计与接口规范,覆盖区块链软硬件协同交互、通信调度等核心功能模块,可以让不同的区块链软件平台调用“长安链”的硬件加速技术。硬件计算层核心技术“智能合约硬件沙箱”,通过定制化设计专用芯片处理器执行智能合约运算,可替代传统容器或虚拟机,实现数据高效加载与清除、数据搬移与数据执行等智能合约处理动作的高效执行,提升智能合约执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认为,推动区块链软硬件技术开源开放,有助于破除区块链软硬件发展不平衡、互联互通效率低、大规模应用受限于性能等一系列障碍,扩大区块链应用生态,为构建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实现数据安全可信高效流通提供更高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