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10月27日至29日,作为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一年一度,盛会启幕。中国科技会堂,新朋老友如约而至。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及36个国际、国别科技组织的120多位境外嘉宾,相聚一堂。
“这场盛会展现了当今时代非常迫切需要的合作精神。”纽约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杜宁凯教授道出了与会者共同的心声,“论坛主题‘人工智能促进科技与发展’,恰逢其时。因为人工智能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最好及最有挑战性的一面。”
搭建合作平台、回应时代诉求,这是论坛一以贯之的追求。
6年前,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一贯秉持开放合作,坚持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本国发展战略和国情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6年来,从健康、环境、能源等领域,到人工智能、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等话题,论坛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倡议设置时代议题,聚焦全球挑战、凝聚全球智慧,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谋求破解之道。
过去近20年来,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前主席穆罕默德·S·奥拜达特一直与中国学者合作。他表示,本届论坛搭起了一座跨国界、跨领域的桥梁,与会者既分享前沿洞见,也坦诚直面共同挑战。
“希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贡献标准、分享经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和科研发展。”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主席、法国阿莱斯国立高等矿业学院副院长格雷戈里·扎卡廖维奇说。
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徐旬坦言,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干扰,“科学无国界,希望各国以开放姿态促进全球科技合作”。
此次论坛正是搭建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席万钢提出三点倡议:聚力创新,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跨界融合,赋能经济社会转型;深化交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会议还发布了《2025年IUPAC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地球大数据视角下的十年进展》《AI技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等重要成果。
三天的会期画上了句号,全球科技界共同执笔书写的可持续未来,徐徐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