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在青海为“中国冷水鱼养殖新高地”建设把脉问诊

2025-11-04 10:01:5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11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年青海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专家服务团活动启动会、青海大学农业农村部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2025年学术年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等10多位知名专家,对青海冷水鱼养殖产业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指导、交流。

近年来,青海冷水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虹鳟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全年不间断稳定供应的货源基地。“青海三文鱼”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中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拳头产品。

与此同时,青海冷水鱼养殖仍然面临生态环保压力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发展规模扩大与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市场竞争加剧与自身降本增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育种制种中心建设滞后与苗种供求不足之间的矛盾等。总体来说,青海冷水鱼产业发展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专家团队破解难题。

据悉,2025年青海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专家服务团活动期间,与会专家将赴冷水鱼养殖企业考察,重点围绕青海冷水鱼养殖面临的产业布局、关键技术攻关、养殖模式创新、市场拓展等问题把脉问诊,在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新方案,为青海打造“中国冷水鱼养殖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青海大学农业农村部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2025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交流讨论青海省冷水鱼养殖产业“十五五”发展思路、审议指导青海省冷水鱼养殖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2024—2025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

该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李长忠表示,重点实验室始终立足高原冷水鱼养殖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方向,确立了青海省冷水鱼产业“大水面生态网箱养殖提质增效,陆基绿色渔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并围绕着青海省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的“水、种、饵、病、加工及养殖模式创新”六大关键技术,联合省内外专家开展了“大兵团”联合作战,在三倍体虹鳟育种制种、饲料研发、疫病防控、产品加工、模式创新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

李长忠说,未来,重点实验室将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工作,以科技支撑高原冷水鱼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