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丨江西新干:电力科技充能 “鳗谷”迎来丰年

2025-11-05 12:12: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孙隽源

11月5日一大早,江西新干县供电公司三湖供电营业站员工来到新干县湖坪生态养殖基地,协助养殖基地负责人柯玉彬检查养殖用电设备。

在三湖镇的湖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217口现代化养殖池整齐排列,6.6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保温大棚下,智能温控系统正精准维持着28℃的恒温环境。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场,而是一座依靠电力科技驱动的高效农业工厂。

作为福建天马科技集团旗下的重点企业,湖坪鳗鱼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打造的“鳗谷基地”占地240余亩,总投资2亿元。自2025年2月投产以来,已成功投放700万尾鳗苗,预计年产商品鳗2500吨,年产值达2.5亿元。

“鳗鱼是‘电上的产业’,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电力。”湖坪鳗鱼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柯玉彬指着养殖池底部的微孔增氧装置介绍,“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循环水泵和增氧设备必须24小时运行,任何电力中断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毁灭性损失。”鳗鱼作为高经济价值水产品,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通过三大电力依赖型系统构建了鳗鱼生长的最优环境,智能温控系统确保水温常年恒定在28℃±0.5℃范围内;循环水系统通过电力驱动保持水体高度洁净;微孔增氧系统则保障养殖池溶氧量始终维持在5mg/L以上。

企业入驻之初,国网新干县供电公司紧跟项目进展,为基地提供了全方位的电力支持。该公司新建10千伏专用线路3千米,安装360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为基地提供了充沛的电力保障。

“我们通过网格化服务指定专人对接,实时监测企业用电负荷。”三湖供电营业站站长朱亚勇表示,“供电团队协助企业确保每个养殖池的智能控温、循环水和增氧装置稳定运行,为鳗鱼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种精准的电力服务已初见成效。柯玉彬透露,目前投放的700万尾鳗鱼苗长势良好,预计今年12月将达到出口标准,销往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稳定的电力供应不仅保障了活鳗养殖,更为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

据悉,基地下一步将引入精深加工环节,建设冷冻仓库和自动化烤鳗生产线,这些都需要更高等级的电力支持。业内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新干“鳗谷基地”通过电力科技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产业新模式,为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该项目目前已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为当地增收超过350万元,实现了科技赋能、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