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是第十个“世界海啸日”。海啸是如何产生的?我国易受海啸影响的地区有哪些?一起来了解。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等因素引发、并在海洋中快速传播的一系列具有超长波长的水波。它对滨海地区的致灾表现为海水陡涨,形似水墙冲向陆地,淹没并摧毁陆地上的建筑,给沿海城镇造成巨大损失。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 李宏伟:目前全球的海啸有80%左右都是由于海底地震引发的,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俯冲带区域,在这些区域产生的海底强震,容易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起伏,从而造成较大的海水扰动。

除了地震,海底的火山喷发、海底或海岸的滑坡或山崩、陨石对海面的撞击、海底核爆、极地的冰山坍塌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海啸。就我国范围而言,最易发生海啸的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副研究员 高义:我们国家毗邻环太平洋地震带,离我国比较近的区域就是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这些区域的地震对我国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些区域发生海啸,可能在数小时之内影响到我国华南沿海。
我国海啸观测和预警技术
处全球先进水平
海啸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科技设备提前预测到海啸,从而发出预警信息。
海啸预警能不能跑赢海啸?收到海啸预警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了解到,依据现在的科学技术,由于地震观测相对成熟,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海啸在海里的传播速度。如果海底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通常在几分钟内地震台就能监测到地震波,而海啸波传播到沿海还需要数个小时甚至数十个小时的时间。其中的时间差就可以留给人们来完成预警和紧急疏散工作。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副研究员 高义:我国的海啸观测和预警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先进的水平,我们建立了全球定量海啸预警系统,在震后6分钟至15分钟可以实现海啸预警产品的发布。
收到海啸预警该咋做?
这些避险知识要记牢
专家表示,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如果接收到政府发布的海啸预警报信息和应急疏散指令,应立即按照政府指导进行疏散避险。如果察觉到海边异常现象,例如海岸边出现快速的退潮,或海潮异常增强等,也最好远离海岸,前往高处或内陆避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