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气温渐低,处处萧瑟。若屋内有熏炉相伴,别有意趣。

焚香的习俗起源已久,先民焚烧芳香植物告祭天地,秦汉时期香炉的出现,使熏香从宗教走向日常生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
这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薰,外表以天蓝色珐琅釉作质地,上面装饰着缠枝莲。这种圆球形设计内有巧思,其神奇之处在于无论外面球体如何滚动,炉体总会保持水平状态,不会倾斜,又称为“悬心炉”。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发现过数件银质悬心炉,此件以掐丝珐琅工艺仿而为之,异常精致。

“掐丝珐琅”这个名称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但它的另一个大名我们就耳熟能详了,就是“景泰蓝”。因其工艺成熟于明朝景泰年间,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才有了“景泰蓝”这一称谓。
不过,“景泰蓝”并不都是景泰年间制作的,有很多刻着“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也可能是后世仿刻用以致敬。既不能仅凭“景泰年制”的款识断定年代,也难以仅靠形制纹饰区分原作与仿品。当传统文献考证与经验判断遭遇瓶颈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正借助科技“透视眼”,从文物的材质、工艺痕迹等细微之处寻找答案,精准破解其年代谜题。
通过无损检测分析珐琅器金属胎体与釉料的元素成分、物相及微观结构,借助CT技术透视内部组装逻辑与修复痕迹,再结合积累形成的掐丝珐琅釉料配方数据库,将新文物数据与已有数据比对,就能用实打实的科学依据,为珐琅器揪出真年份。
冬者,岁之余。围炉煨芋,品香高谈,此乃岁时之趣也。
原图提供:故宫博物院
记者:李梦一
设计:杨凯
学术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