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毅力 通讯员 马卓昊 侯国胜
近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举行的2025第二届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鞋业博览会上,数百款新款鞋获得了全国各地客商的青睐。本届展会结合近两年产业发展趋势,新增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及科技赋能产学研等多个板块,构建起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展示体系。
睢县制鞋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赋能智能制造,助力新品研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睢县人民政府共建轻工业学院,定向赋能制鞋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为本次鞋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睢县有关方面负责人说。

多年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建并深化实践“12343”产教融合特色体系,通过政校企协同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四链耦合”,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衔接壁垒,不仅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德技并修人才,更成为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中坚力量。
锚定产教融合“一个中心”。坚持“依托两翼办职教、依托产业办专业”核心定位,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办学的“指挥棒”与“指南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商丘制鞋、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冷链物流等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耦合,让职业教育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确保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
推行破除协同发展障碍的“两项改革”。以制度改革与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为产教融合松绑赋能。在制度层面,该校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使用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合作的权利义务、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原则,让产教融合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机制层面,建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门工作机构具体推进、各教学院(部)精准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打通部门壁垒,优化工作流程。
搭建多元协同联动“三个载体”。市域产教联合体聚焦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整合政府统筹力、产业聚合度、企业牵引力与学校主体力,推动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人才共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足细分产业领域,汇聚省内外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共建标准体系、共育专业人才;商丘校地合作联席会搭建政校沟通“快车道”,及时对接地方政策导向、产业规划,推动校地资源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形成“载体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赢”的良好格局。
推行校企合作“四种模式”。合作办学聚焦平台共建,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现办学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融合;合作育人聚焦人才共育,推行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等模式,将企业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融入教学全过程;合作就业聚焦供需匹配,搭建校企就业合作桥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企业精准引才双赢;合作发展聚焦协同创新,共建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办学跟着产业走、育人跟着岗位走、创新跟着需求走”的良性循环。
打造融合发展“三个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以实训中心、产业学院、考核站点为核心,构建“校内实训+企业顶岗+技能认证”一体化培养阵地;技术服务平台以校企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聚焦产业技术痛点开展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以职业技能培训、人才供需对接、行业标准制定为重点,面向社会提供多元化、高质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在党建引领的“12343”特色体系支撑下,学校开设60多个优势专业,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专业体系。与300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华中数控、一汽大众等头部企业联合共建4个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中心。2024年成功获批“商丘市智慧建造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慧建造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填补了区域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平台空白。
2024年,学校牵头建设的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获批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120家成员单位构建起“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的协同机制,成为市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今,该校产教融合纵深推进,政校企协同联动、产教城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加速形成,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