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两千年前,罗马帝国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今日的英国南部延伸至埃及与叙利亚,统治着超过5500万人口。在这片辽阔的版图上,没有现代的飞机、电报和互联网,却维系着惊人的统一与秩序。而这一切的根基,正是那绵延不绝的罗马道路系统——它们如同国家的动脉,将军队、政令、商人、信使乃至疾病与思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这些道路曾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奇迹之一,但对它们的整体布局,人们却始终缺乏一张完整、精确的地图。现有的数字化复原大多分辨率较低,覆盖不全,许多路段仅凭推测连接。
如今,这一空白正在被填补。一项发表于《科学数据》的研究,带来了一个名为Itiner-e的全新高分辨率数字数据集,系统性地重建了罗马帝国道路网络的全貌。这项研究让已知的罗马道路总长从此前估算的约18.8万公里跃升至29.9万公里,也将人们对古代交通网络的认知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细程度。
Itiner-e的诞生并非依赖某一块石碑或一段残垣,而是一场跨学科的“数字考古”。科学家综合了考古发掘确认的道路遗迹、古代文献中的行程记录、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以及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正是这些零散的线索拼出了道路的走向,大幅扩展了原有认知。
Itiner-e更注重现实地理的复杂性。科学家从中发现,罗马人并非一味追求最短路径,而是因地制宜。道路常常绕山而行,顺着河谷蜿蜒,避开陡坡与沼泽。这些弯曲的路线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使得这次重建更加贴近历史真实。
整个数据集包含了14769个独立路段,总覆盖面积接近400万平方公里。其中,约10.3万公里为连接主要城市与军事要塞的主干道(约占34.6%),而超过19.5万公里为地方性辅路,深入乡村、矿区与农田,构成了帝国真正的“毛细血管网”。科学家也坦承,目前仅有2.7%的道路位置可以精确定位,89.8%的路段位置精度较低,另有7.4%为合理推断。不过,这也是Itiner-e的价值所在:它不仅呈现已知,还清晰标示出未知,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Itiner-e是开放获取的,可供全球学者使用,成为研究罗马帝国连通性、行政管理效率、人口迁徙模式乃至疾病传播路径的重要工具。例如,科学家可以模拟一场古代瘟疫如何沿着道路网扩散,或分析某座偏远城镇如何通过道路与帝国中心保持联系。
千年前的石头路虽已被泥土掩埋,但它们却能在数字世界中重新铺展。Itiner-e的出现,或许标志着人们正从零散的考古发现,走向对古代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数字重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