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11月11日,东莞理工学院举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共建工作系列活动,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同签署了共建协议,标志着东莞理工学院开启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根据协议,东莞理工学院将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科研范式数字化转型、办学模式开放协同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力提升,全面畅通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通过强化需求牵引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完善有组织科研的制度保障,加快形成“扎根湾区、面向产业、融通中外、引领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范式;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政府将共同为东莞理工学院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大学更名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广东省教育厅将支持东莞理工学院纳入地方应用型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东莞市政府将每年安排专项支持经费,设立校长基金以保障学校发展,支持建设“环东莞理工学院产业科技创新带”。

当天,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正式启用。国际合作创新区是东莞市落实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部署、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项目,也是东莞理工学院加快落实省市共建协议目标任务、谋求更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推进学校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将在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高能级应用创新研究、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学校已确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学科学院和院士、战略科学家等平台(团队)先行入驻,共同打造以人为本、绿色开放、科技创新的教育生态。未来,国际合作创新区将按照学科交叉的战略规划进行布局,灵活配置教育资源,搭建科创引领、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以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东莞理工学院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同提升。
当天,东莞理工学院新的二级学院——国际设计学院正式揭牌,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宏伟向江南大学王峰教授授予国际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国际设计学院将依托东莞“国际制造名城”的深厚底蕴和大湾区的资源集聚效应,围绕东莞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依托学校文工交叉学科优势基础,以艺工交叉、科产教融合、数智赋能、国际合作为办学理念,开设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科技、新媒体艺术等专业。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