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加快产业招商聚集  推动“飞地经济”跃升

2025-11-16 10:27:3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11月15日,记者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获悉,锚定“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核心目标,西宁开发区创新运用“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破地域资源约束,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西宁开发区通过精准聚焦医疗器械细分赛道,靶向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项目,为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推动高原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飞地经济”项目落地实践中,西宁开发区成功引入上海健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微高压氧舱项目,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范例。

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选址西宁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规划建筑面积3758平方米,将建设年产500套微高压氧舱的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不仅能有效补强西宁制氧产业链条,填补高原高端氧疗设备制造领域空白,更将推动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方向加速迈进,为高原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保障项目高效落地、快速投产,西宁开发区创新构建“全周期、精准化”服务体系,以机制创新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一方面,建立“专班+专员”双轨服务机制,由开发区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项目服务专班,配备专职项目专员,全程跟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建设要素保障等工作,实现“企业动嘴、专班跑腿”的闭环服务。目前,项目核心组件供氧系统氧气吸入器已完成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制氧机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正在按照要求有序开展产品审评资料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西宁开发区深化“飞地经济”跨区域协同机制,针对项目关键经济指标核算、基础设施投入分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核心问题,与“飞出地”青海果洛州建立常态化协调对接机制,明确资源互补、要素互通、项目共建、收益共享的合作细则,为跨区域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西宁开发区聚焦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痛点,主动对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搭建“监管部门+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六方联动沟通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同时,在开发区生物园区设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站”,提供产品注册前置指导、技术标准解读、申报材料预审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压缩审批时限、降低合规成本,截至目前已为30余家企业提供注册审批辅导服务。

得益于精准的产业定位和高效的服务保障,今年西宁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招商成果显著,生物园区、东川园区累计引进落地试剂盒生产、骨传导助听器、医用贴剂等医疗器械制造及配套服务项目20个,产品覆盖医用敷料、高端医用耗材、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制氧设备及氧疗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形成“制造+服务、研发+转化”的产业集聚态势,区域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