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周伟彬
近日,中铁六局广州公司在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宜昌段YLYCLX-3标卸甲坪隧道施工中,成功研发并应用“隧道富水区湿喷混凝土施工工法”,有效破解富水地层喷射混凝土施工效率低、质量难把控等行业难题,为同类地质隧道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卸甲坪隧道施工面临富水区地质挑战,渗水问题严重干扰混凝土喷射作业。传统工艺普遍存在回弹率高、成型质量不稳定等弊端,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增加了成本投入。为攻克这一痛点,项目团队以该隧道为实践载体,全面推行机械手湿喷工艺,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喷射顺序、强化渗水引排等一系列综合举措,实现了喷射速度、混凝土强度、回弹率等关键指标的同步优化,为隧道安全穿越富水区筑牢技术支撑。
该工法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机械化、集约化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施工效能。现场数据显示,针对每循环进尺1.2米的Ⅳ级围岩喷锚作业,湿喷机械手仅需3人操作,2小时即可完成15立方米混凝土喷射;而传统干喷或小型湿喷机需投入18人及多台设备,喷锚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结合出渣、立架等配套工序,机械手湿喷工艺将每个循环作业时间从传统工艺的13小时压缩至10小时,施工效率提升约30.6%,隧道月进度也从62米提高至81米,为整体工期管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该工法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实际应用中,累计创收72万元,节约资金215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287万元,获得业主及监理单位高度评价。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