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近日,全国紫苏产业科技发展大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大会以“协同紫苏产业科技 激发全产业链活力”为主题,汇聚全国紫苏主产区政府代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以及100余家龙头企业高管,共商紫苏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计,为传统药食同源产业现代化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为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紫苏产业科技专委会授牌,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柯忠共同为理事单位授牌,标志着我国紫苏产业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全国性平台正式成立。该专委会将整合华中、东北、西南三大主产区资源优势,打通“种植—研发—加工—应用”全产业链协作壁垒,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七大核心任务,推动紫苏产业从分散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转型,为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宏斌在致辞中指出,紫苏作为承载中医药传统智慧的药食同源瑰宝,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已成为链接传统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重要载体。学校深耕紫苏种质资源评价、规范化种植、高值产品开发等全链条研究,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模式加速成果转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正全力构建紫苏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生态。
参会代表表示,将以大会为契机深化校地协同,推动紫苏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柱,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以《药食同源中药材发展新技术及新策略》为题作报告,从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功效物质深度挖掘等前沿领域,为紫苏产业科技升级提供智库支撑。其团队提出的“科技赋能传统药材现代化”理念,为紫苏从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提供了科学路径。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广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院党委书记袁勇等专家,分别围绕“特色油料药食深度融合战略”“伤寒论理论指导紫苏产品创新开发”等主题分享成果,从产业战略布局、临床应用拓展、核心技术突破等多维度为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青年论坛上,全国青年科研工作者聚焦紫苏种质资源创新、分子机制解析、区域适配性种植等细分领域的创新探索,展现了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与未来潜力。
大会现场共签约10个项目,涵盖紫苏高值产品开发、区域公共品牌构建、深加工核心技术合作、科研联合攻关等多个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湖北阳新、黑龙江桦南、重庆彭水等主产区政府达成校地战略合作,多家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紫苏功效物质高效提取、国际化产品培育等联合攻关。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正积极对接产业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路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探索以单一中药材为主题、纵深整合产业链资源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模式,共同提升中药材质量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此次大会的召开,搭建了紫苏产业科技交流与资源对接的共享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