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做飞机”  航空科学课点燃青少年科创热情

2025-11-16 14:32: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之际,“做飞机”航空科学课程于11月15日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上正式发布。这套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团队共同推出的课程,通过高仿真教具与沉浸式实践,搭建“可感知、可操作”的真实场景,贯通“小—初—高”全学段,开创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大国竞争正呼唤着全新素养——工程素养、技术素养和科学素养。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素养的基石,答案在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航空工业正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征,也蕴含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培育创新人才的宝贵资源。“做飞机”航空科学课正是以航空为情景,以工程实践为载体,面向未来技术人才培养而开发的课程资源。

飞机俯仰操纵系统,姿态测量与显示系统,磁航向系统,空速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从感知飞机自身相对于空气的飞行速度,到保持姿态的平衡与稳定,再到乘客和客舱服务人员的通信系统,课程引导学生理解航空背后的系统逻辑,也注重将抽象的科学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中,孩子们要掌控动力之钥,他们学习电位器的信号输入,传感器的转速反馈,单片机的逻辑运算,将抽象的推力需求转化为灵活可控的推杆指令;他们要洞察数据之重,做黑匣子话音记录,同时记录的也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航空安全的责任意识;他们要体验规则之美,做飞机航行灯系统,用代码实践标准,用逻辑实现功能;他们还要学会建立通信之网,搭建的不只是客舱呼叫系统,还是信息交互网络架构的技术基底。

同样面向孩子推出了航空相关科学课的,还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该公司承担了中国大型客机专项研制任务。

中国商飞公司科技委常委、一级专业总师李东升在教博会上介绍,做大飞机科普和教育有其现实意义。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和全民期盼;学校全面育人,也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中国商飞推出的商用飞机科学课,让学生体验大飞机的高尖端科技创新成果,了解大飞机背后跌宕起伏的研发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东升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道,“小时候,我姥姥家就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村子里。那个时候我们什么科普资源都没有,但每天看着飞机起降,我心里也种下了航空梦的种子。”

商用飞机科学课的目标是“培养从小热爱航空的中国人”。“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发挥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李东升介绍,中国商飞开发了科普课程、授课系统和实验教具,也开放位于成都、南昌的航空研学资源和位于上海的大飞机科创体验馆等场馆资源。

提到航空类科学课,专家不约而同表示,课程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工程技术与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做飞机”的目的,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让他们以探究的目光洞察世界;唤醒内驱力,让他们以创造的双手开拓未来。

教博会上还来了一个重量级“教具”——国产大型客机C919科普模拟舱。该模拟舱复刻真实驾驶舱,操纵杆、仪表盘、操控台等一应俱全。学生可以亲手操作飞行控制系统,感受航空工程的精密与魅力。在这里,“国之重器”的科技成就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资源。在教博会现场,专业飞行员还带领中小学生进行模拟飞行,实现“专家带飞”。“看着孩子们在模拟驾驶舱内专注的眼神,我们也倍感振奋。”一位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飞行员表示。

本届教博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集中展示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